您好,欢迎来到家电中国![登录]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格力朱江洪讲述自己离开格力的这三年

发表时间:2015-10-16      点击量:11606      来源:家电中国网
70岁的格力电器创始人、原董事长朱江洪,10月13日下午现身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梁球锯堂,依然目光炯炯、声如洪钟。2000多人的礼堂内座无虚席,还有从深圳、中山等地赶来的企业主,专程来聆听这位花20年打造出格力的前辈“布道”。

 “我有职业病”

  现在有人说,市场很平淡,消费者不愿买产品。“错了!购买力随时都有,主要是你没有科技创新,没有深入解剖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因素,拿不出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那么打造品牌,肯定是空谈。”朱江洪说。

  朱江洪总结出格力创新的“三部曲”——观察、灵感、实验。

  他解释说,所谓观察,是对事物进行深入而不是表面的察看,从中了解事物之间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你不能只看到这个问题,还要联想到另一个问题。乔布斯说,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把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

  灵感,是我们把事物观察完了后,进行联想。一定要把观察到的事物,在脑袋中反复思考,甚至胡思乱想。世界上所有法律,只是不准胡作非为,但没说不准胡思乱想。爱因斯坦说过,思考、思考、再思考,他就是依靠这个成为科学家的。

  实验,为了把设想变为现实,就要多做实验。在这期间,可能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一定要排除万难。在朱江洪看来,“成功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傻子,一种是疯子。傻子是不怕吃亏、做别人不愿做的傻事,疯子是愿意做别人想做又不敢做的‘疯癫’事,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一往无前。乔布斯、爱因斯坦、马云就是这样的疯子。”

  格力创造的自动智能化霜技术,在朱江洪看来,就是“创新三部曲”的体现。2005年,朱江洪到洛阳进行市场调研。有一个经销商说,“你的空调制热不咋地”。

  “我仔细观察,发现空调制热与安装的地点有关,安装在干燥的地方制热好,湿气重的地方就容易结霜、影响制热效果,而全世界的空调都设计为定时化霜,开机一小时化霜十分钟,这十分钟不制热。我当时就产生灵感,中国这么大,南北东西气候不同,定时化霜不合理,所以一定要智能化霜。”回来后,朱江洪给技术人员提出要求——有霜即化,无霜不化,多霜多化,少霜少化。格力的技术人员最后攻克了这个难题,并在德国获得专利金奖。

  1992年,朱江洪和同事到美国验收空调“两器”的冲床。格力与当时的行业龙头春兰相比,柜机销量相差很远,春兰一年卖30多万台,格力一年才1000多台。如何出奇制胜,是朱江洪一直在琢磨的问题。在洛杉矶机场,他看见一个五光十色的售卖可口可乐的柜子。当时,他便灵机一动,由此联想到了做一款灯箱柜机。结果格力灯箱柜机1994年一炮而红,两年卖了100多万台,供不应求,还打败了春兰。

  “我这个人有职业病,看到什么东西,都会想空调能否设计成这样子。”1999年,朱江洪到德国出差,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要七小时,他无聊便翻看一本杂志,一张图片吸引了他的目光。参考那张图片,格力后来设计出了一款超薄型的U型空调,利润可观。

  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其实朱江洪在任时,是格力最大的“产品经理”。正是这种产品至上、打造精品的理念,为如今“千亿级”的格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的收入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滑,最近一些经销商也在微信里吐苦水,质疑“现在的格力还有没有遵循原来的方针政策”。朱江洪坦言:“企业文化就是领导的文化,渗透着‘一把手’的气息。如果一把手变化,原来的企业文化也可能会随之变化。作为创立者,我不好评论,只能由市场、由消费者来评价,大家拭目以待。”

  《朱江洪自传》即将于明年出版。他告诉本报记者,把自己的经验、体会写出来,希望制造企业看后能有所启发,改变过去不好的状况,使中国企业慢慢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企业。(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分享到:
0

  原创  

志高集团董事长李兴浩:

 见到李兴浩的第一印象,就是他身上毫不掩饰的霸气,张扬的黄色...

统帅彩电刘耀平:再造开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