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向把维护消费者权益作为办报宗旨的本报,更是最早揭露了平板电视游离于三包之外的潜规则,早在2006年就刊发了《平板电视修还是换:液晶屏损坏如鲠在喉》的报道,率先指出平板电视不执行三包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并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和跟进。随后,本报又相继刊发了《平板电视售后何时不再让人心痛》、《平板电视显示屏,包修时限谁说了算》、《八成消费者看重售后,平板电视须过三包关》、《新技术有“瑕疵”家电新品三包服务滞后》等数十篇文章,揭露平板电视游离于三包之外带来的危害,呼吁平板电视回归三包。
媒体的呼吁和监督助推了平板电视回归三包的步伐,本土企业如海尔、康佳、长虹、创维、海信、TCL等纷纷承诺回归三包,但是“平板电视非电视”的始作俑者外资品牌依旧不予理睬,拒绝执行国家三包规定。
2010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对外资品牌平板电视不执行国家三包政策给消费者带来巨大伤害的行为进行了曝光,从而在全国上下掀起巨大反响,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部分外资品牌开始回归。
2010年3月18日,本报及北京、杭州等19个城市消协(消保委、消委会)共20家城市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递交了《建议函》,强烈呼吁将平板电视及显示屏等主要部件纳入国家三包范围,最终促成国家有关部门将平板电视纳入三包规定,完成了平板电视的三包回归旅程。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