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数据来看,在近两年家电产业整体下行的形势下,厨房电器却一直保持逆势增长的态势。国内外厨电企业正在快速推进从传统厨电向智能厨电的升级,吸油烟机、烤箱等产品逐步智能化、网络化,但市场反应却异常平淡。面对这样的产业现实,厨电企业在向智慧厨房升级上是否找对了路?整个行业到底应该怎样实现快速转型?家电中国网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塞尼赫咨询高级顾问孙广春。
智慧厨房仍是“镜花水月”
家电中国网:从目前市场来看,厨房内的电器产品正在快速智能化,不仅包括冰箱等白色家电,还包括吸油烟机、烤箱等产品,让人感觉智慧厨房时代正在快速到来,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孙广春:智慧厨房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把厨房电器的智能化当作是智慧厨房就成了片面的机械主义。产品的转型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看似一回事,但本质上是两码事,各类厨房电器的智能化仅是智慧厨房的基础,如果不能真正融入消费者的生活并给消费者带来新价值,所谓的智慧厨房就是“镜花水月”。从目前市场来看,企业推出的智能厨电仍然是硬件升级的思路,而不是消费者生活方式重塑的思路,照此下去不会有明显的市场效果。
目前对用户来讲,厨电产品的智能化是碎片化的、高成本的,而未来的智慧厨房必须是便利的、低成本的,这背后是企业整个生态体系的重构,没有后台体系的支撑,推出几个智能化产品就认为是在构建智能厨房了,这实际上是企业自欺欺人。企业不能老想着把自己的电器变成网器,更重要的是应该考虑什么才是真正的、更合适的网器,单纯把电器变成网器,如果没有用户粘性,对企业和用户没有任何价值。当前的厨房电器企业正陷入到这个误区之中。
厨电企业被新进入者伏击
家电中国网:在推动智慧厨房发展上,国内外还出现了一种新模式,这些企业不是将厨电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而是直接将一个个智能按钮或智能屏幕放到厨房里,与厨房里的设备互联互通,这种模式对智慧厨房的发展有何意义?
孙广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将目的和手段混淆,尤其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从产业趋势来看,厨房涉及的家电产品多,是家庭智能化最核心的区域,企业要实现的是将厨房变为家庭的“智慧工厂”,至于是在现有产品上增加联网功能,还是引入一个新的联网组件,都是手段问题,企业应该让用户来选择,而不是越俎代庖。目前的厨电企业都在拼命的推动产品智能化、网络化,其本质还是站在推广产品的角度,没有转换到用户需求的角度。
个人认为,智慧厨房的实现路径除了把现在电器变成网器这种内生模式外,还应该有种外生模式,比如在厨房里增加低成本、更便利的智能屏幕或智能按钮,这样可以摆脱原来厨电产品的限制,不论是更新的厨房电器还是原来的厨房电器都可以快速实现智能化升级,事实也证明,这种模式确实出现了。企业对厨房智能化升级的目的是占有数据,一切有利于收集厨房数据的措施都值得尝试,如果企业占有了大数据,其他的合作方也就跟着来了,如果只把视角放到电器变网器上,极有可能丧失获取大数据的机会。所以,厨电企业如不能快速调整经营模式,很容易被行业外的新锐企业包抄伏击,沦为为数据平台打工的硬件商。
智慧厨房启动亟需大幅降成本
家电中国网:在消费升级的快速驱动下,智能家居无疑将成为未来趋势,智慧厨电将取代非智慧厨电成为市场主流,但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各类智能化厨房电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应该怎样扭转这种现象?
孙广春:厨电企业一方面要进行产品和服务层面的创新,另一方面更需要商业模式的重构。在互联网时代,硬件产品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从一般趋势来看,硬件逐渐成为企业构建与用户粘性关系的基础设施,因此企业不能再期望硬件成为盈利工具,必须开拓其他的生态收益来源。企业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拥有巨量的用户资源,因为互联网人群首先是低价格消费人群,在智慧厨房的推广上任何把产品抬高价格的思路都是死路。
在智能时代,厨电竞争的实质已经从硬件的竞争过渡到以硬件为载体的用户份额的竞争。从目前市场来看,或许用金融手段压低智慧厨房的价格值得去探索,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跨界整合资源的能力,通过共创共赢的开放平台既降低消费者的拥有成本,又给各方带来新的收益,用这样一种创新的模式将低价格与高收益之间的矛盾化解。所以,厨电企业只有在颠覆自己的同时才能改变行业困局,否则等待企业的仍然是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窘境。
见到李兴浩的第一印象,就是他身上毫不掩饰的霸气,张扬的黄色...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