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资产体量庞大的美的集团完成整体上市,可谓中国民企最大的资本事件,美的再设“护城河”,上市后美的集团整合效应能否发挥到极致,调整地是否彻底将在资本市场的长河中得到验证。
白电领域佼佼者的海尔,此前几年均保持了20%以上的业绩增长,而2007年后海尔增速下滑,如何让企业拥有更大的后劲,如何拥抱互联网,一度成为海尔精神领袖张瑞敏最为着急的事。海尔与阿里的合作,海尔对接拥有电商平台优势的阿里,将制造基因与互联网基因进行了一次深度融合,顺带将自身配送体系营销出去,还获得大笔资金入账。
阿里与海尔的合作,亦是在给自己修路。过去阿里的路只修到了城市的边缘,而与海尔合作后,将这条路修到中国三级、四级市场。此次合作成为电商打响进军三级、四级市场第一枪。
经历了朱董配、董周配、董黄配的格力,随着明星企业家朱江洪的离任,进入董明珠全面掌权时代,彻底浇熄管理层和大股东斗争苗头。2013年第一份格力电器[-3.24%资金研报]年报对于董明珠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在朱董配时代,董明珠一直为策略的参与者。上任一年来,董明珠延续朱江洪格力一贯风格,在格力细部微调,并完成了对晶弘的间接控股,代言晶弘。
董明珠对晶弘品牌扶持力度的加大,甚至要启用小家电大松品牌,让格力多元化日趋明朗。从董明珠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格力产品线各自品牌清晰的分工,在格力电器保持空调血脉的纯正,使用大松品牌替代格力小家电,通过晶弘实现曲线冰箱制造。与此同时,格力暗中在销售渠道上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抛弃与经销商组建销售公司,成立独立于格力由一个公司掌控的渠道体系,大力增设形象化消费者体验店,吸引国际品牌进驻,让渠道的分拆上市成为可能。格力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营收2000亿元,靠空调等强势产品博利润空间,格力已发挥得淋漓尽致,如要实现这一愿景,显然多元化借力成为必走之路。
虽然三大巨头转身路线各异,但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共性:互联网时代来了,制造企业必须拥抱互联网。然而过度地异域扩张,企业必将遭遇抽血之痛。
品牌竞争多元化
冰箱市场旧有格局生变
新老交替和暗中涌动的多元化,成为2013年家电品牌新特点,而这一变化在冰箱领域尤为突出。在去年的品牌竞技中,昔日王者新飞光环没落,三洋自主品牌帝度不温不火缓慢布局,晶弘冰箱、奥马、扬子、航天等新生代品牌浮出水面,快速成长,而这一进一退或可能改变冰箱现有的“四老三新”格局。
晶弘和奥马两家是冰箱新生代品牌代表,却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晶弘获白电大佬格力经销商控股之后,目标直接冲击冰箱强势品牌,挑战美菱、海尔、海信、容声等。背靠大金主格力,晶弘冰箱进驻格力电器渠道,董明珠强势代言,在央视砸下巨资。而按照格力的多元化道路,对晶弘的后期投入必将持续发力,如何在多元化的同时不丢掉专业的优势,董明珠心中有数。
奥马公司并不算家电新兴企业,在代工领域,奥马可谓名门老将。不过,在过去一年的发展中,奥马在自主品牌的构建加大力度,有意另辟蹊径做中国冰箱的优衣库和七天连锁。不争五星级酒店反而做经济型、小型精品酒店,一向是奥马的战术,然而代工与自主品牌低价共存模式亦在争议中,让奥马成为家电业的另类典型,也伴随着质疑。奥马有技术,但缺乏品牌力,自主品牌的定位在于抢占介于蓝领和白领之间年轻群体,看似可取,但能否支撑长期的大量资金投入成为一道门槛。
从中国冰箱市场来看,新品牌未来有望跻身到强势品牌,甚至进入到第一军团,市场格局或将由四老三新变成五足鼎立。奥马和晶弘未来还将持续并购。
今年4月份,结束了与美的租约的荣事达正式回归合肥三洋[-2.26%资金研报]怀抱,而此番回归,成为合肥三洋多品牌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时隔仅4个月,惠而浦以34亿元将合肥三洋51%的股份收编。入主合肥三洋是惠而浦重返中国市场的再次尝试。接手合肥三洋后,惠而浦在华将拥有四个品牌,势必会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内的一支劲军,实力不可小觑。惠而浦的回归将加剧我国白电市场的竞争,同时也会加速本土家电企业战略转型的步伐。
而三洋品牌也将有可能淡出中国市场。三洋产品目前销量居前,短期仍旧不能丢掉。帝度是合肥三洋自己的“孩子”,需尽快扶持长大。目前合肥三洋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三洋、帝度、惠而浦的产品和品牌定位处理好。
对于多品牌路线的美的集团而言,美的、小天鹅品牌的共存共生,如何清晰定位实现多条腿走路成为业内企业共同的考验。(来源 慧聪家电网)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