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洪认为,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空调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他指出,当下一些企业为了提高空调的能效比,把蒸发器搞得很大、很厚,这本身就是一种耗能行为。格力坚持用节能的方式来节能,在不增加系统、不增加蒸发器重量的基础上实现节能,这是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的效果。
回顾过去19年格力电器取得的飞速发展,朱江洪感慨地说,人才就是企业,企业就是人才,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将铭记胡锦涛总书记的嘱咐——“要聚集更多的人才”。“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元素,格力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并且从工资、待遇、奖励、住房等各方面都优先同行企业,尽一切可能留住人才。”朱江洪说。
不搞科研是死路一条 每年投入超20亿元
记者:家电行业是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目前中国家电有民族志气的企业还是不少的,格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请问格力为什么如何重视科研投入,这其中经历了怎么样的艰辛历程?
朱江洪:加大科研投入的确需要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刚开始,我们也舍不得花大钱来搞科研,因为你花钱搞科研就等于减少了利润,但现在我们每年在科研上的投入超过20亿元。更奇怪的就是,虽然我们科研投入大,但利润却在行业中领先,说明我们投得对、投得物有所值。
另外,我们为什么敢于投、愿意投呢?因为早年间我们想买日本的技术受阻,这件事刺痛了我的心。2001年的秋天,我带了5个工程师和部门领导兴致勃勃地到日本,想买某家企业的多联机技术。我以为有钱就可以买到,准备用3个亿甚至更多的钱买他们的技术。但还没等我讲完,该公司负责人就说:“啊?你要买,怎么可能呢?”当时我感到受到歧视一样的。这件事使我感到,为什么中国人会受到歧视,最终的原因就是你没有技术,你没有人才。
回来之后,我马上就组织了一个攻关小组。我认为,这不单纯是一个经济任务,更是一个政治任务,是为民族争气的政治任务。我们只用了1年就搞出了多联机一拖四技术,现在多联机全部的核心技术都解决了。到了2005年,我们的超高温数码多联机也是在这基础上改造的,这项改造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达到了国际上的领先。日本可以在零下15摄氏度条件制热,而我们却可以在零下20度条件下制热,专家一致认定我们是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今天拿出三大核心技术也是要说明中国的企业如果不搞核心技术、不搞科技创新只有死路一条。首先,我觉得企业一定要创新,因为格力有各方面的人才。比如,我们投资了一个环境实验室,可以模仿下雪、下霜、电闪雷鸣等环境,任何的环境我们都可以实验出来;第二,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之后,它就有科技创新的紧迫性,有了紧迫性就有了动力;第三,企业要有灵活的机制,包括各方面的奖励等,比如前不久我们就拿出上千万元进行科技英才的奖励,但我得到的是以亿元来算的。我们一研究出来成果很快就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商品,这也是企业的优势,所以我们这条路没走错,而且今后还要更加踏踏实实地把它走下去,把它走好。我们的近期目标是每年至少有一项经过权威专家鉴定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远期目标是就像瑞士手表一样,消费者一买空调就认为格力是高档产品。
要用节能的方式节能 拒绝用耗能的方式节能
记者:今天三大核心技术全球首发,代表我们格力在未来发展中的三大方向:变频空调、中央空调以及高能效定频空调,在未来发展中这三大领域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将分别占多大比重?将来未来发展规划的重点在哪里?
朱江洪:这三大核心技术代表了三大领域,这三大领域里面只有中央空调还是一个比较窄的品类,定频空调和变频空调将是格力未来发展的方向。今后我们所有的空调要按照离心机、变频机、节能机、定频机四大产品方向发展。
记者:空调一直以电老虎著称,是家庭和公共场所的能耗消耗大户,作为格力来讲,格力认为空调生产厂商在节能领域还有多大作为?格力自己在节能减排上的方向是什么?格力如何看待国内节能空调的现状呢?尤其市场上所有品牌都打着节能、低碳的名义,对消费者来讲他们凭什么标准购买真正的节能类产品?
朱江洪:中国产的空调和外国产的空调究竟有什么样差别?差别在什么哪里?你说差别在能效低?似乎不是。差别在噪音低?似乎也不是。因为我们噪音也做得很低,能耗也可以搞得很低的。空调本来就是耗电大户,听说耗电量不亚于一两个三峡水电站的供应量,所以空调节能非常重要。中国很多空调企业都喜欢在宣传节能时一哄而上,一谈节能都是节能产品,一说能效比3.4都宣传自己的产品能效比为3.4。但是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就是你采用什么样的节能方式,你是用节能的方式来节能?还是用耗能的方式来节能,这是本质上的区别。
我认为,现在我们很多企业是用耗能的方式来节能。他们为了空调的能效比搞得很高,把蒸发器搞得很大、很厚,本身已经消耗了很多的能,现在的蒸发器本身都是用电解铝,已经提前消耗了。而我们是用节能的方式来节能,不增加系统,不增加蒸发器重量就实现了节能,这是只有用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的效果。
合作大金凸显“中国制造”实力 变频空调反销日本市场
记者:之前有介绍说格力“不靠合资换技术”,为什么去年要与誉为“世界空调”之父的日本大金建厂启动全球战略合作呢?这次合资由格力控股,被业界誉为世界空调双雄模式,格力如何使世界空调之父同意这个框架的?
朱江洪:关于跟大金合作,是不是代表我们比人家低了一等?不是这样的。因为作为大金,它毕竟有了80多年的历史,而我们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论资排辈,他是“爷”,我们是“孙”,它有很多技术的沉淀和管理上的积累,很多企业想学都没机会。
我们和大金合作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共同合资建一个精密模具厂;第二,共同建一个变频压缩机厂,这两个项目都是格力电器控股51%。为了这个控股权的问题,讨论、谈判时间最长,谈判了有两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他也不愿意放弃控股权,我们也不愿意放弃控股权,在这一点上双方扯来扯去,最后大金服从了我们。第三,我们共同研发变频空调,我们双方研发的变频空调现在已经投放到市场,只不过我们没有和消费者说这款变频就是我们和大金共同开发的,我们没有宣传这一点。因为不管是共同开发还是格力电器单独开发产品质量都非常棒,没有必要非得介绍这是合资的,好像“傍大款”一样。第四,就是双方全球联合采购,使双方资源更加共享,成本更低。第五,大金在日本基本上不生产变频压缩机了,全部放在珠海生产,我们和大金生产的变频空调反销日本。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分厂生产大金空调,我亲自到工厂里面和班长、技术人员多次开会,我说这不是格力的名誉,更代表了“中国制造”,中华民族的质量水平。
人才是科技创新关键 想尽办法留住人才
记者:在过去的19年中,我们看到了格力电器取得的飞速发展。人才选用作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元素,想问格力电器在选用人才时都有哪些标准?
朱江洪: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格力时嘱咐我们“要聚集更多的人才”。今年我们一下招了一千名大学生,当然,这一千个是不是都是人才?那也得看看企业如何来培训。我们常说“广种博收”,我撒下去肯定有收获,在这一千人里肯定会有顶级科研人才出现。
我认为,人才就是企业,企业就是人才,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第一,对于人才,我们不但要用,而且要用好,我们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要有科研的平台、有设计的平台等。第二,格力电器从工资、待遇、奖励等各方面都是优先的。第三,住房问题上我们也适当给予讨论和解决,特别是这些年轻人到企业三五年后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一两万块钱一平方的房子的确买不起,那格力就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过度的房子,等他们有实力了再自己买,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把人才稳住。这些年我们不断聚集人才,这些人才也在不断地发挥作用,这些年我们这么多的科研成果也都是这些人才一点一滴地做起来的。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