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的IM产品飞信与飞聊正站在十字路口的交界处,面临着“高飞”与“停飞”的命运抉择。
近日,中移动的飞聊用户们接收到两条系统短信,一条短信显示“由于业务变更影响,自2013年7月10日起,飞聊将无法发送和接收‘飞信’信息,如果飞聊用户要继续与飞信好友联络,请下载最新的飞信客户端。”消息一出,立刻有业内人士猜测飞聊将被“停飞”,中移动很可能停止其团队运营、后续投入与产品升级维护。而7月10日上午,中移动系统发送的另一条短信则称,“在7月31日前下载飞信与飞聊手机客户端的用户将享受两元人民币补贴优惠。”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不久前,承接飞信与飞聊产品研发的神州泰岳刚刚结束了其中移动IM产品唯一“承包商”的角色。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这两条信息实质上并没有对飞聊未来是否“停飞”给出答案,只是明确地指出了飞聊将与飞信分道扬镳的结局。而这样的结局正是中移动决心调整其IM产品线的开局。
挥刀重整
今年4月,中移动开启了6年来首次飞信业务招标工作,这轮招标从一开始就意味着神州泰岳的“垄断”地位将被打破。此轮招标,飞信业务被拆分成“基础服务子项目”、“无线产品子项目”、“同窗子项目”以及“公共服务子项目”,对应项目规模分别为3.11亿、1.24亿、1.19亿和0.84亿元,总计6.38亿元人民币。
最值得关注的是“无线产品子项目”,因为其中包含着与“飞聊”最显著的特征完全一致的“音视频通话”功能开发工作。换言之,如果中移动今后不再升级飞聊的版本,或者不再让飞聊用户与飞信用户进行捆绑,也完全不影响飞信的使用功能,因为未来的飞信将完全具备和取代飞聊的所有产品功能。
今年6月,最终招标结果出炉,备受瞩目的“无线产品子项目”并没有被神州泰岳竞得,而是被另外一家软件公司中软国际收入囊中。中软国际高级副总裁刘英杰对此表示,“中移动选择与中软国际合作,主要想在飞信技术研发等方面有更多新突破。以助其向移动互联转型的目标。中软会在飞信的技术研发、测试、运营及推广等等多方面作出支持,本月内将确认所有合同细节。”
对此,一位中移动内部人士指出,“其实承接商并不是影响飞信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用户、没有利润才是最直接导致飞聊停滞的原因。”尽管连日来有媒体报道称飞聊不仅不会“停飞”还有可能“向海外进军”,但这位中移动内部人士依旧表达了他的担忧,“当前中移动的现金流已经有所减少,这种看不到直接利润和发展用户有限且功能和现有产品重复的多余产品将不会被继续保留。有可能会存在一段时间,但如果用户不继续使用了,在未来,中移动就没有再更新的必要了。”
超生的飞聊
其实,飞信与飞聊本是一对亲生兄弟。分别诞生于2007年5月和2011年9月,中移动官方消息显示均为中移动授权神州泰岳研发并运营的IM类产品。让人不解的是,两款产品功能和定位都极其相似,都是融合了语音、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的移动互联网通信服务。
2011年6月,中移动将飞信的运营权转给中移动广东分公司,但神州泰岳依旧是中移动飞信产品连续6年的唯一“承包商”。但就在这期间,神州泰岳全资子公司新媒传信开发的与飞信功能十分相似的产品“弹指聊天”诞生了。微妙的是,2011年9月这个产品被改名为飞聊,并归为中移动旗下与飞信并存的IM产品。“至于中移动是得知产品后授权的,还是先授意开发后改名的,外人就不得而知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通信行业分析师对《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
记者随后向中移动内部人士求证,得到的答案是,“尽管中移动不太可能授意同一家承包商开发功能极其相似的产品,但目前来看这两款并行的产品的确在性能、定位等各个方面都很一致。开始飞信没有视频功能,但是随后也增加了。”另一位中移动内部人士则表示,两个产品尽管很相近,但是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这种因为组织架构不同而存在的同类产品,由于业务发展需要,被整合掉也是情理之中的。”
与此同时,飞信的“成长史”与认知度远比飞聊要高。据中移动官方信息显示,中移动飞信现有用户约8000万左右,而据媒体报道,飞聊现有用户尚不足300万。记者连线了5名中移动10086客服人员,咨询现有飞聊产品使用情况。令人惊讶的是5位客服人员在第一时间均没有反应过来“飞聊”是什么产品,客服经过系统查询后给出的答案是,“该产品是长期产品,没有显示要被停止。”然而,这种态度不由让人产生疑惑:中移动是否会将飞聊变成“自生自灭”模式?
对此,通信行业分析师曾韬指出,“如果不去纠结中移动与其承包商之间的恩恩怨怨,单就产品本身的功能、走向而言,中移动整合飞信产品线是势在必行的。”当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身处于充斥着微信、米聊、飞信、飞聊等诸多同质产品的选择中了,用户乐于选择定位清晰、具有多种功能的单一产品还是选择同一家公司但定位模糊、功能重叠的多款产品?结果不言而喻。所以,打破承接商的垄断局面、调整产品结构是中移动决心突围IM产品线所动的第一刀。
“治标”不“治本”?
不过仅仅依靠打破承包商垄断和对飞聊“冷处理”的方式,能从根本上打破运营商运营移动互联网产品时在体制、效率、流程等诸多方面一直被诟病的“魔咒”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业务管理所研究员刘涛认为,运营商们在研发运营移动互联网产品时更像是一名“二传手”,充当的角色既是管理者也是项目总监,而互联网企业研发运营自己的产品时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是产品体验者也是客户需求的响应者。
对于运营IM这类移动互联网产品,米聊内容与运营总监李岚表示:“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产品体验和用户价值体现是第一位的。拿米聊来说,从产品研发到运营、管理都是由统一的团队完成的。”
此外,一位中移动内部人士指出,无论飞信还是微信,其实在本质上都与运营商的自有语音业务利益相冲突。当前无论是中电信的翼聊、中联通的沃友还是中移动的飞信,在运营时远没有微信和米聊这种土生土长的互联网产物那么有“生命力”。归其根本原因在于,运营商运营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更注重的是针对用户规模进行的KPI考核,但没有解决OTT业务与运营商自有语音业务的利益冲突。刘涛指出,“运营商存在这种心理:与其看到大量用户被互联网企业抢占,不如我们也赶紧发展自有OTT业务,然而这种急切却始终是被动的,缺乏自发原动力的。”
见到李兴浩的第一印象,就是他身上毫不掩饰的霸气,张扬的黄色...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