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电中国![登录]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市一年的阿里:困难重重如何破局?

发表时间:2015-10-10      点击量:10214      来源:家电中国网
 马云曾多次表示自己不关心股价,且阿里集团CEO逍遥子(张勇)也曾发布公开信,号召阿里员工“忘掉股价,牢记客户。”

     过完国庆,阿里在纽交所上市差不多1年零1个月。过去这一年,阿里股价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市值一度超越Facebook、通用、沃尔玛,最高时达到2800多亿美元。而如今股价已经跌破发行价,目前其股价为66.28美元,市值较最高时已缩水仅一半。 

  马云曾多次表示自己不关心股价,且阿里集团CEO逍遥子(张勇)也曾发布公开信,号召阿里员工“忘掉股价,牢记客户。”

  众所周知,如今的阿里在电商之外,业务已经涉足文化、娱乐、体育、健康、金融等多个领域,上市之后也在积极做电商之外的生态布局。对此,虎嗅在今年年初曾对《过去一年,阿里巴巴都布下哪些“棋子”?》做过盘点分析。

  今天,虎嗅仅围绕阿里电商业务来进行分析,回顾阿里上市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改变,马云又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阿里未来的重点在哪里?

  阿里的困境

  一周前,马云与杨致远在斯坦福大学的一席“炉边谈话”(视频中)提到了自己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看法:“这些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我(马云)认为是不可持续的,就像一个人已经长到了一米八,很难让他再迅速长高了。中国需要放慢脚步,要学会放慢脚步,不计成本的增长是不科学的,过去一味的注重数量而非质量。”

  同样,马云在出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所成立的非政府组织“克林顿全球倡议”(CGI)的年会时表示,美国人过于担心中国经济,“只有对中国期望过高时,中国才会成为问题。”

  并非经济学家的马云对中国经济表示乐观,我们应该感谢他为中国经济做国际公关。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他对中国经济态度中看到,间接回应了阿里电商业务的增速放缓(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一些影响),所以阿里整体上陷入了电商平台交易总额增长乏力,营收增速快速放缓的压力。

阿里VS京东.png

  在平台交易总额方面,可以用京东与阿里的GMV增速进行对比。京东从2014年第二季度的630亿元交易总额,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1145亿元,增长了近两倍,连续4个季度保持在100%以上的增速。

阿里近一年营收.png

  而阿里从2014年第二季度的5010亿元平台交易额,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6730亿元,一年时间增长了1700亿元,增速已经远远落后京东,且已呈现明显放缓态势。据说今年天猫双十一启动会,马云会出来站台,而往年他都是双十一当天才露面,可想而知今年双十一对阿里和马云的重要程度。

  因为京东还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就不拿二者的盈利能力进行比较了。仅看阿里,受到交易总额的影响,阿里营收增长已经出现疲软,好在有2014年第四季度的双十一顶着。

  净利润方面,由于中美会计准则差异与计入方式的差异,在上市后的两个季度(2014Q4、2015Q1)阿里员工进行的股票激励计划摊入成本,净利润均出现 30%左右的负增长;而2015第二季度受到阿里影业剥离估值溢价的计入,利润出现明显增长,总体来说阿里盈利能力尚在,过去一年67%的平均毛利水平,在国内电商中还算不错。

  1)淘宝生态恶化,跟不上消费升级

  不过整体业务增长乏力,让阿里一步步陷入困境,而马云力挺国内经济也是有他的道理的。要知道,国内经济不景气,会直接影响到大众消费,淘宝正是大众(电商)消费的主要阵地。

  同时,国内消费升级,会呈现两极分化,而品牌消费是必然趋势,这也是唯品会崛起的前提。阿里努力用天猫来带动整个淘宝系的消费升级,一方面积极签约国际知名零售平台,如Costco、麦德龙、梅西百货等入驻天猫;另一方面,打跨境电商牌,通过天猫国际引入海外品牌。声势浩大,然并卵,海外品牌在天猫上95%都由国内代运营公司掌管,TP模式是直接以销售为导向,不会钟情一个品牌。

  淘宝流量红利早已过去,在2010年之后,我们基本上就未看到有新起来的淘品牌,而曾经的淘品牌也正面临抉择与重生:抱大腿、求上市、做实体。

  这些都间接反映了淘宝生态环境的恶化。

  上周,天猫调整了2016年度续签标准,对在营商家提供的商品及服务品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业绩不达标、续签未通过的商家可以选择转入淘宝企业店铺(区别于C店)。可见,阿里在守卫天猫一方净土的同时试图将淘宝升级,但规则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2)垂直电商对淘宝的品类分化

  母婴、美妆、奢侈品等垂类电商也在瓦解着淘宝(天猫)的“海量”优势,虎嗅过去和一些品牌商家接触后得到反馈,他们更看中垂直电商平台带来的精准流量。缺乏品牌知名度的商家,即便产品过硬也难在天猫上出类拔萃。你听过天猫对外发布新闻稿说某某不知名的商家入驻天猫吗?并没有。

  马云是聪明人,早就预见到这一情况,两年前基本没听到阿里投资了哪家垂直电商。如今,阿里投资了生鲜电商易果网、奢侈品电商魅力惠,天猫超市、天猫电器城也独立出来,与京东们分庭抗礼。

  阿里电商业务增长乏力,而云计算、大数据会是阿里重点推进的业务。

  马云的忧虑

  近期,马云在参加央视《对话》节目时表示,“我一直以为企业做大了,我就可以抽抽雪茄、晒晒阳光,可没想到企业越大越累,走向企业的路永远是纠结之中、永远在痛苦之中”。“不希望60岁还在开董事会“的马云在2013年5月,淘宝十周年之际卸任阿里集团CEO,而身上的重担并未卸下。

  曾经以 “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的马云,已无法用狂妄来掩盖内心的忧虑。如果从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维度来衡量,马云早已“高枕无忧”,但回到要做一家“伟大的公司”,要走102年的公司,还有86年没走完。回顾阿里上市这一年,马云最大的烦恼当属阿里股价的持续下滑,公司未来备受质疑。

  1)股价连续下跌,未来价值遭受质疑

  2014 年9月19日阿里正式登陆纽交所,首日开盘报92.70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6.32%;而收盘价为93.89美元,上涨38.07%,总市值达到 2314亿美元。超过Facebook、亚马逊,同时以218亿美元融资额位居全球第三大IPO,仅次于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

  类似的故事发生在2007年11月6日,阿里(B2B业务为主体)在香港主板上市,首日开盘报价达到30港元,以39.5港元收盘,高出发行价192%,一度创下了港股2007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其融资规模达17亿美元,超过谷歌成为科技领域融资之最,创港股融资纪录。

  然而,自2009年三季度开始,阿里股价就一路下滑,至2012年2月,股价一度跌落至10港元不到。最终,阿里在2012年6月20日,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进行了私有化,正式撤出港交所的阿里还背上了欺骗了香港股民的恶名——马云欠香港投资者一个交代。

  后来在美国上市的阿里(B2B、B2C、C2C业务)在2014年双十一之后,股价就开始持续下跌。外界质疑接踵而至,9月初,美国权威财经刊物《巴伦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阿里巴巴的股价可能下跌50%》的封面文章;9月底,彭博社报道称,随着中国经济降温,有12位分析师在过去四周先后下调了阿里本季度和下一季度的业绩预测。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分享到:
0

  原创  

统帅彩电刘耀平:再造开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沈阳老板电器:努力,让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