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公布。随着“十二五”迫近,如何应对新时期新变化,把握“十二五”发展机遇进行转型升级,引发包括家电业在内的各行业热议。近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了《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回顾了“十一五”期间中国家电业的发展情况,并勾勒出新时期家电业的发展蓝图。
“十一五”:取得巨大成绩
《建议》通过一组数据,呈现出五年来中国家电业的巨大变化。
“十一五”时期,中国家电业的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建议》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为3133个,比“十五”末增加59%;从业人员102万人,比“十五”末增加22%。2009年,中国家电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433亿元,完成工业销售产值7043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2008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5%、80%、3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6.6%。截至2009年11月,中国家电业完成利税总额449亿元、利润总额295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41%和178%。
2009年,冰箱产量为5500万台,与2005年相比增长96%,2006~2009年年均增长率为18.6%;洗衣机产量为4300万台,与2005年相比增长65%,年均增长率为13.8%;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房间空调器(以下简称空调)产量为6500万台,比历史最高点2007年有所回落,但与2005年相比仍增长6.6%,年均增长率为2%。“十一五”时期关键零部件产量也同步增长,冰箱压缩机与空调压缩机产量分别比2005年增长74%和29%,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9%和6.6%。
金融危机爆发前,受全球经济需求旺盛的拉动,中国家电业的出口额、进出口贸易总额与顺差额均保持两位数字的增长,2008年出口额达到355亿美元,2009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额比2008年下降13%,但仍达到308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51%,2006~2009年年均增长率为10.8%;进口额为21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7.6%;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9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47%,贸易顺差额为286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56%。
《建议》将“十一五”期间中国家电业的成绩归纳为八个方面。一是中国作为全球家电制造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主要家电产品产量继续位居世界前列,并占有较大市场份额。2008年,中国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空调和微波炉的产量在全球的比重分别达到50%、45%、72%和72%,家电整机产品出口额在全球出口市场的比重达到28.6%,比2005年的24.9%提升了3.7个百分点。二是行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快速提升。2009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家电企业集团5家,其中过千亿元企业1家。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科龙、格兰仕5个企业集团的销售收入合计超过2400亿元,是2005年的2倍,5个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三是产品更加丰富,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变化和升级的需求。四是品牌建设成绩显著,形成了一批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五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研发队伍,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已能够自行开发设计新产品,并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六是行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2007年,中国家电业提前实现了对CFCs的全面淘汰;同时,HCFCs替代工作正在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技术的研究正在进行。七是深化了国际市场,拓展了农村市场。不仅稳固了发达国家市场,对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也迅速增长,还在巴西、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南非等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为调整全球市场布局和产业布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农村家电市场规模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家电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推动了农村销售网络的建设。八是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特色家电产业区域迅速成长。“十一五”时期,随着国内家电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资源日益紧张,中国家电制造基地已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传统产区逐步向中西部延伸,安徽、重庆、湖北等中西部地区正在成为新兴的家电生产基地。中国家电产业正形成由东部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梯度产业布局,布局进一步优化。合肥、宁波、中山以及佛山顺德等特色产业区域迅速成长,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
虽然“十一五”期间中国家电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建议》仍指出了目前中国家电业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家电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外延型的发展模式。与国际一流家电企业相比,中国大多数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创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没有突破;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附加值低,高端产品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竞争力较差;竞争秩序不规范,行业缺乏自律;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出口仍以定牌加工为主,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国际营销渠道尚不完善;大中城市市场销售渠道过分集中,农村市场渠道建设相对薄弱;不同产品种类,不同企业之间质量水平发展不均衡;国际标准话语权缺失,部分产品的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
“十二五”:机遇与挑战并存
《建议》认为,“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将进入转型的关键期,中国家电业发展将机遇与挑战共存。
“十二五”时期,国内家电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和产品的大批量更新,这将有力地促进国内市场消费的增长。首先,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追求时尚的年轻一代消费支出的快速提高,城市市场对节能、环保、健康的高端家电产品的需求将迅速增长。其次,随着农民收入提高和政府的政策激励,家电产品在农村将快速普及并实现消费升级,农村消费者对高品质家电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十二五”时期,农村家电市场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快速发展,“十二五”末农村家庭家电普及程度有望达到或接近城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即冰箱百户拥有量70~75台,洗衣机百户拥有量80~85台,空调百户拥有量25台。第三,“十二五”时期,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为家电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预计“十二五”末将达到52%。第四,家电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家电业在变频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术、智能化和网络化技术等高新技术方面将取得突破。第五,随着人民富裕程度与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将为小家电创造更为广阔的需求领域。第六,以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家电市场需求规模将保持稳定,但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和改善产品结构,中国家电业在发达国家市场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俄罗斯、巴西、印度和拉丁美洲国家等新兴经济体以及中东市场和东盟周边国家的快速发展将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对于“十二五”时期的挑战,《建议》指出,中国家电业将面临制造成本上升、国际竞争环境变化、技术升级压力和对外依存度过高的严峻挑战。
首先是来自制造成本上升的挑战。“十一五”时期,中国家电工业制造成本已呈上升态势,土地成本在东部沿海地区快速上涨,劳动力成本趋高并出现结构性短缺现象,原材料平均价格居于历史最高水平,节能环保要求也日益提高。“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改善环境和提高社会福利压力的增大,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土地、原材料、劳动力、水电等各类要素成本还将进一步上升。
其次,中国家电业还将面临国际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带来的挑战。近些年,中国家电出口规模扩大造成了和贸易对象国的摩擦,针对中国家电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增加,技术贸易壁垒增多,国际贸易环境日益严峻。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将吸引国际家电大公司将一些低价位产品转移到这些国家,一些中高端产品则转移到临近发达国家的墨西哥、土耳其、东欧等地,中国家电业将面临来自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会减弱中国家电业的成本优势。
第三,家电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快速提升以满足市场竞争和消费结构变化的要求,将对中国家电企业形成巨大挑战。在此期间,中国家电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望快速提升,但总体上仍难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最后,中国家电业还将面临国际需求放缓,寻找新的需求增长点的挑战。随着出口市场增长趋缓,家电企业需要通过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增加自主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比例;必须将发展战略转向国内市场,通过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国内城市市场消费升级和农村市场消费普及的需要,挖掘新的增长点。[NextPage] “十二五”时期的目标
《建议》将未来十年中国家电业的目标定为由家电大国成为家电强国。
对于家电强国的主要标志,《建议》指出,是在全球家电业中居于引导地位,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具有广泛的参与度与话语权;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关键零部件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拥有一批被全球消费者认可的自主品牌;产量规模、销售额和盈利水平皆位居世界前列,高端产品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综合实力强,在产品设计、采购、制造、物流、营销与服务价值链上皆具有较强竞争力;涌现一批拥有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具备诚信、自尊、负责、开放与追求卓越价值观的大型跨国企业。
《建议》认为,“十二五”时期是中国走向家电强国的关键时期,家电业要基本建立起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发展模式,为中国由家电大国向家电强国转变奠定基础。为此,《建议》从经济、技术创新、质量、节能环保、国际化几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末要达到的具体指标。
经济指标:家电产业规模在“十二五”时期要保持适度增长,“十二五”期末家电工业总产值达到1.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8%~10%;出口额达到500亿美元,年均增长8%~10%,在全球出口市场的比重达到32%~35%。
技术创新指标:“十二五”时期,家电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将达到3%,拥有20个以上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全行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8%,涌现一批企业技术带头人。
质量指标:中国家电产品质量工作应该成为调结构促转变的重要内容,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特别是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产品返修率降低20%,主要家电产品抽查合格率超过95%,小家电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进一步改进。
节能环保指标:“十二五”末,中国主要家电产品节能环保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的绿色设计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新能源产品应用要有重大突破,主要家电产品能效水平平均提高10%,建立兼顾产品使用和产品制造的总能效指标体系。
国际化指标:“十二五”时期,中国家电企业要适时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提高境外生产的比重,形成国际化的产业布局;自主品牌要进入国际主营销渠道,在国际市场中销售的比重达30%;发展5个左右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及3~5个国际知名品牌,龙头企业自主品牌出口比例达到本企业出口量的50%以上。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建议》明确指出,为奠定家电强国的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品牌建设为突破,以提高管理水平为基础,以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线,通过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调整,产业合理布局,引导家电业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
首先,提升产品档次,满足国内外消费升级需求。为满足国内城乡市场更新和新增需求以及国际市场需求,“十二五”时期,中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应保持适度增长,提升在全球家电制造领域的优势地位,继全球产量规模第一,成为全球销售额第一;提升产品档次,丰富产品种类,适应市场消费升级需求;大家电要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高端家电产品,小家电重点是提高工业设计水平、开发新功能和应用新技术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大力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家电产品,包括太阳能/电能混合能源产品、健康类家电和信息化家电等;提高小家电出口产品的档次,逐步在全球小家电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技术升级。要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在提升竞争力方面的核心作用,保证研发费用的投入稳步提高,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行业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基础性技术的研发,在变频技术、空调HCFCs替代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混合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术、智能化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等行业共性技术上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推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注重产品的可回收性及再生利用率的提高;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力度,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同时,要强化重点产品技术,有效保证产品升级。其中,空调的发展重点是新型换热器技术、整机节能技术、舒适性技术等的研发与应用,如加大小管径换热器的使用比例、改善制热工况下的空调性能。冰箱的发展重点是大容量、多门多温区、风冷技术、整机节能技术(包括高效换热器、箱体和门体隔热技术)、综合保鲜技术、新型保鲜技术、高环保发泡料等。洗衣机的发展重点是大容量高端全自动波轮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的关键技术研发以及洗衣机节能节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空调压缩机的发展重点是涡旋压缩机、新工质压缩机、高效直流电机、直流变频压缩机及其控制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到“十二五”末,定频空调压缩机的性能系数(COP值)平均提高为3.2以上。冰箱压缩机的重点是高效环保节材型冰箱压缩机技术、变频压缩机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到“十二五”末,冰箱压缩机的性能系数(COP值)平均提高为1.80以上。电机的重点是推进变频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感应式电机的能效水平,实现变频芯片的国产化,改善小家电电机的质量水平。到“十二五”末,滚筒洗衣机中变频电机的应用比例达到20%,全自动波轮洗衣机中变频电机的应用比例达到10%。在空调用风扇电机中,推广优化设计的高效感应电机,提高直流无刷变频电机的应用比重。
第三,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式。强化质量意识,处理好优化成本和保障产品质量的关系,引导企业通过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措施,进一步提升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工艺质量和性能质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完善法规和标准,规范家电产品售后维修服务体系,建立售后维修服务人员技术培训体系,并推进家电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
第四,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再利用工作。通过技术进步,挖掘潜力,持续提高家电产品能效水平,深入开展产品节能、节水技术研究;开展空调制冷剂替代,完成冰箱、冷柜、电热水器发泡剂HCFC-141b替代;开展家电工业环保材料和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家电产品向环保方向发展;引导家电企业积极参与废弃家电的回收和处理工作,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废弃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广清洁生产机制,引导企业在生产环节中推进材料和能源循环使用,减少制造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
第五,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发挥东部产区领先优势的同时,促进家电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与延伸,并加强产业集群和特色区域的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国内市场的增长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支持重庆、合肥、成都、武汉、南昌等中西部新兴产区的发展,扩大和增强中西部新兴产区的规模与竞争力,发挥新兴产区对周边地区的市场辐射能力。
第六,调整、深化国际化经营策略。通过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与加强品牌建设、营销渠道建设,提高中国家电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巩固中国作为全球家电制造中心的地位;结合国际区域市场的发展进程,鼓励并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建设海外生产基地;鼓励有实力的家电制造企业与流通商合作,通过自建、收购多种途径建设国际营销渠道;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培育自主品牌,结合国际营销渠道建设推广自主品牌。
第七,实现家电企业发展模式转变。家电企业要改变主要依靠扩大规模的增长模式,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降低企业管理运营成本,盈利模式向研发型和营销型转变;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实现精益管理;积极探索适应转型升级的新型用工模式,逐步改变当前低成本与流动性较高的短期用工模式。[NextPage] 第八,关键零部件和家电制造装备上水平、上台阶。关键零部件与家电制造装备水平的提升,将对整机产品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提高制冷压缩机、电机、传感器、风机、变频芯片、变频控制器、电子膨胀阀、换热器、离合器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积极推进新技术在关键零部件上的应用。
第九,建设多元化流通渠道,优化渠道结构。家电企业要通过与连锁家电卖场、超市、百货等传统家电终端密切合作,有效促进消费升级和家电商品流通;根据产品特点、市场特点以及消费者购物习惯变化,积极探索和推进网上购物等新型营销模式,推动网上购物的信息披露、责任认定与诚信体系网购物流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家电下乡政策效应,加强国内三四级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的销售渠道建设。
第十,发挥标准化在产业升级上的推动作用,提升国际话语权。加强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的引导、控制和支持,进一步改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与国际标准的同步性;强化技术研究在标准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标准引导产品发展方向、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建立鼓励提出国际标准提案的机制,加强对国际标准动态的跟踪研究,加大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力度。
最后,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行业形象。家电企业要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重承诺,守信誉,树立中国家电业良好的整体形象;要规范竞争行为,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劳动保护措施,维护劳动者权益;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关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热点问题,为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加强与企业各相关利益方的交流与合作,适时开展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估和报告发布。
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中国家电由“大”到“强”的目标,《建议》还提出了具体措施。
(1)继续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继续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拉动内需政策,为家电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标准化建设、自主品牌的培育、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重大装备技术改造、新型的节能环保产品和创新产品的产业化试点及市场化等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着重通过对关键零部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来提升整机发展水平。
(2)加大技术投入,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公共平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增加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和由行业组织协调的技术研发公共平台;组织开展相关家电领域共性技术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工作,开展跨行业的合作研究,促进产业集群区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3)制定主要家电产品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路线图。考虑节能环保的长远目标和国内外市场的资源约束条件,制定未来5~10年冰箱及冰箱压缩机、空调及空调压缩机、洗衣机、电机等主要家电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发展路线图,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供方向。
(4)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培育技术带头人。采取多种方式,培育和引进技术、营销和管理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和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素质,树立员工的职业荣誉感和企业归属感;重点培育行业技术带头人,使各家电产品领域均涌现一批技术骨干,形成以技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团队;设立人才培育奖,对人才培育成绩卓著的企业予以表彰。
(5)加快提升国际化水平。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自建、合资、合作、收购国外工厂或品牌等多种方式扩大海外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建立国际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鼓励企业研究目标市场投资环境和收集市场需求信息。
(6)加强消费引导工作。借助政策引导和媒体宣传,提高消费者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认知程度,有效引导消费;加大对企业和消费者的节能环保宣传工作力度,提高消费者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鼓励消费者购买环境友好的家电产品,消除推广高效创新产品的市场障碍;同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家电展会。
(7)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适时调整家电产品已有能效限定值水平,不断完善产品能效评价体系,建立对顶级节能产品的经济激励机制;继续加大对环保技术的投入,提高产品的环境友好性;建立家电业HCFCs淘汰的合作和协调机制,建立鼓励环境友好替代品应用的激励政策措施;制定和修订有关标准/规范/指南,以适应替代工质的应用。
(8)加强自律,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推进行业自律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家电企业与家电销售商协作共赢的良好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营销秩序;家电企业要加大与上游企业的联合、协作力度,及时发布行业相关信息,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9)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了解行业并与行业关系密切的优势,增强协会对行业的引导能力。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