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电中国![登录]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家电色彩分析”系列报道之灰色的悲哀

发表时间:2013-06-28      点击量:535      来源:
  慧聪家电网原创:家电是中国传统成熟的制造行业之一,全国有制造企业2万多家,经销商20多万家。不过,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部分企业为了一己之力,铤而走险地做出了许多伤害消费者的负面行为。

    对于家电灰色的一面,有正义感的家电业人士纷纷表示对此“零容忍”,并提倡中国家电企业能够诚信经营,和谐竞争,最终提升行业全球竞争力,给消费者带来高品质产品及贴心的售后服务。

    概念炒作满天飞

    家电业内人士曾对概念操作有过生动形象的嘲讽。五年来,鸡蛋易名多次:保洁蛋、草鸡蛋、A级生态蛋、高山蛋、森林蛋、氨基酸鸡蛋等一系列让鸡蛋看起来越来越有营养的名字,最终却改变不了它与普通鸡蛋的本质区别。用通俗易懂的鸡蛋例子反观家电行业的概念操作之风,中国家电业的概念炒作带给人的是无限的悲哀之情。

    “PM2.5”这个因污染问题引发的“空气消费”热潮,空气净化器厂家打着“健康,环保”种种消费概念迅速走热市场,佰世越(BSRTA)市场调研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家用空气净化器市场的销量从2006年的50万台逐年递增,到2012年销量已达到1000万台,而一台空气净化器的价格从几百到过万不等。那么空气净化器究竟有没作用?

    5月初,上海市消费者权利保护委员会对22台1488元至9300元不等的各品牌中高端型号空气净化器进行对比测试,高价位的夏普空气净化器(KJF420AA)甲醛净化效率仅61%、大金(MC70KMV2-R)实测值仅56%、三星(AC-347HPAWQ)与格力(KJG155A)实测值都仅为50%。

    业内专业人士更加爆出如此结论:空气净化器最有可能带来“二次污染”。它们吸去的可能只是空气中的异味,过滤掉的只是0.3微米以上的微小颗粒,但是真正有毒的甲醛、苯等还是存在,如果使用的是紫外线或者静电杀菌技术的,就更加要注意,因为频频使用这些产品,有可能对眼睛、皮肤、神经等产生损害,得不偿失!更让人气愤的是空气净化器专业委员会上,有相关的成员单位甚至提出套修改新标以提高准入门槛,为这款暴利却不保健康的产品谋求更大收益。

    与此欺骗消费者的概念还包括有加湿器,打着可以美容番号的小型加湿器,在睡觉、办公的时候开开,就可以给皮肤相应湿度,其实过度的加湿却带来健康损害风险。

    而常见的“云概念”、“电视上网”、“净水”等诸多高科技或健康概念也被应用到家电产品,是否真如广告所说神乎其乎,消费者可以参考专家意见,也可以从所学常识出发甄别概念真假,从而做出适合自身特征的判断。

    如果说概念忽悠在于消费者认知的太少,那么恶意的造假行为则是不可原谅的。

    节能乱象何时了?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让普通民众更关注碳排放,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并开始采取行动去降低这个烦恼,“节能环保”产品应此而生。工业制造带来的升级换代产品,能否真正地改变人们生活习惯?

    “一台一级能效冰箱一天能省5毛钱,可是消费者首次购买投入成本却比之前产品贵过半,如果是我,我不会选择这类能效。”中山消费者邱先生的心声反应了广大市民的看法,“节能环保”产品是否值得消费者投入更大成本去购买,是个值得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企业是否真正按照标准去降低能效,并且把生产成本降低下来,重点在于能否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低碳家电。为鼓动企业积极研发制造绿色产品,推动市场普及,我国出台了“节能补贴”政策,市场需求加外力推动,在中国家电制造业刮起了“绿色旋风”。家电产品按照能效标准划分,不同能效等级产品享受不同待遇。

    然企业操作让人失望。2013年初,上海质检局检查公布出来的抽检结果显示,包括松下、LG等知名国际品牌在内的家电品牌均虚标能效,涉嫌骗取国家节能补贴。

    6月21日,国家审计署又曝光了格力、长岭、TCL格兰仕、长虹、美的、乐华、扬子等8家知名家电企业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项目中通过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超过9000万元。其中,格力通过多报节能空调销售量,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2157.76万元,名列榜首。不过,格力方面否认骗补,称系经销商虚报数据。

    “节能”从最初的目的来说,是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用技术手段来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能效浪费,从而达到整体节能最终目的,为了让更多企业能快速适应转型,有关部门特地颁发相应促进措施与办法,或者修改对应标准法规,大部分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按照程序执行。

    节能乱象,这是对目前市场上节能产品整体形式的总结。消费者可以接受企业产品转型改变的过程,但是不能容忍打着虚假名号欺骗的行为。

    质量问题依然存在

    在工业制造有种精神——德国工业的“严谨”。为了把产品做好,一环环的生产流程都会把控严格,把产品的出错率控制到最低才是最终追求。然在百度新闻输入“家电质检不合格”为关键字搜索,显示结果为99多万条数据,这说明家电产品的质量问题始终存在,并且还是一个受到消费者高度关注的结果。

    不管是大品牌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总是会出现消费者极其不想看到的质检不合格信息。不合格产品小则导致不能用,浪费小财,大则致人姓名,漏电、爆炸安全性问题屡见不鲜,虽然现在技术成熟,但是伤害系数仍旧存在,还有杀人不见血类的,如辐射、重金属超标等导致慢性疾病。

    遭遇过信任危机的九阳豆浆机润滑油泄漏致癌问题,震惊民心的美的紫砂锅事件,沸沸扬扬的苏泊尔锰超标案,件件回忆起来历历在目。

    因此,凡是不能从根本上为消费着健康和实用性考虑的成品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最终嫌弃产品。而慧眼金睛买上的家电,带回家使用后发现,难题在后头。

    售后难维修乱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小家电的网购销量也日益提升,随之而来的售后维修问题频频发生,让消费者头痛地直呼“伤不起”,小家电维修难且贵甚过于换新,被舆论指责为“一次性小家电”。来自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2012年度的数据显示,家用电器的消费申诉占比17.2,%,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顾客就是上帝”的经典广告在网购通路上闭塞。仅上海市消保委提供的国庆期间投诉报告来看,2010年网络销售受理投诉20件,2011年增长到42件,增长率为102%,到2013年剧增到104件,是上一年的200%,家电产品是其中占比例较大的产品类别,产品使用与维权问题让消费者权益受损。

    对于网购售后服务难问题,吉林大学消费经济学研究专家吴巍教授表示,即使是很正规的网上商城,其售后服务也只能达到最基本的退货、保修等。

    维修网点乱收费私自抬高价格行为搅乱了售后服务终端。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洪仕斌认为,家电行业的售后乱收费已经不是什么秘密,80%以上的家电产品在售后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乱收费现象。

    通过现象看本质,究竟是什么温室力量让邪恶的力量始终存活着?[NextPage] 利益斗争问题

    导购员素质影响一个品牌在某个卖场的月度销售,在卖场中,导购员之间的竞争甚至可以恶性到拳脚相交。

    在这里要提到的渠道竞争问题,从批发渠道,到卖场专卖店,再到时下不断价格战的网商竞争,品牌企业历经一次次痛苦的销售渠道转型,导购员的就业心态竞争其实就是反应这条利益链上的竞争直接心态。

    以KA卖场为例,高昂入场费,频频的促销活动,还得承担起长期的账单期,企业运营费用不断高涨,“我们不主动进入卖场,经销商如果有关系也可以进,但是厂家不支持相关费用。”,某热水器品牌营销总监刘总介绍,以广州某卖场为例,一个场的租金加导购员费用就高达几万,而一个月能销售出去产品数量卖场不包销,也就是淡季的几个月一直亏损,旺季几个月也未能把一年亏损平衡过来。他解释,进入卖场纯粹就是证明自己牌子还过得去,有这个实力,但这样做的不良后果就是把做服务的费用都贴近去。

    虽然终端导购打架斗殴事件已在2年前收敛,但相互之间的恶斗仍旧存在着。

    背后利益链

    不管哪个行业,总有一些心怀恶意的平台走“幸灾乐祸”无耻路线,定期的产品质检不合格结果公布是这类平台最喜欢的“料”。“其实这次的质检不合格产品不是什么关键问题,而是一些标签类,包装类的标识未及时更换。”,中山某厨卫厂家负责人张小姐介绍,后来我们再次送检了,合格证也重新开具,但是网上发布的那次“负面”却不知道改如何才能处理好。“经常接到经销商的电话说在网上看到又质检不合格了,其实就是那次的,被挖贝网等之类的网站转了。”

    类似张小姐这样烦恼的企业不少,受害企业介绍,只要有类似的负面信息一发布,企业相关负责人就能接到某类平台电话,介绍只要给多少费用就可以把相关信息删除。

    而在实事求是的报道的背后却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第三方检测,价码谈判等直接的交易让企业不堪重负。对此,上海家电协会秘书长李富春曾经指出,“在能效检测和监管过程中,地方‘本位主义’比较严重。一些省市只抽检外地企业的家电,对于本地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监管过程中,采用‘内松外紧’的方针”。

    家电标准是的标准是什么?今年新近召开的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委员会年度会议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质量标准部主任查长全指出,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对标准尤其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均要进行系统管理、从严审核。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委员会负责人介绍,2012年,该技术委员会各分技术委员会完成制定和目前正在制定的标准项目中首次制定的标准数量明显增长,标准涉及许多新兴家电及以前很少关注的产品。我们期望标准能成为保障消费者权利,且适合绝大多数企业生存的真正唯一标准。

    曾几何时,“顾客就是上帝”作为经典广告词走进千家万户,现如今,上帝已经成为弱势方,关于质量与售后屡屡投诉反映出上帝种种无奈,而另一方,我们的企业在面对各方面的压力时,考虑的最多的却是什么?如果为了企业一时或者短期的利益而埋下无穷隐患,那么,等待的结果要么法治要么就是报应。毕竟,消费者的期望最简单,那就是灰色离家电生活越来越远。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原创  

统帅彩电刘耀平:再造开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沈阳老板电器:努力,让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