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下乡网讯】 6月14日,这一天其实是个很普通的日子。要说有什么意义,那就是父亲节的前一天,同时也是沃顿商学院全球校友论坛在北京召开的日子,张瑞敏作为中国优秀企业家代表在论坛上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不料,此次演讲把张瑞敏和海尔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张氏”式的企业改革会把海尔引向何方?值得社会各界积极关注与深度思考。
自“演讲事件”爆发以来,秋实观察一直关注此事件的最新进展和媒体及舆论的各种观点,有善意批评的,有客观评价的,有积极支持的,凡此种种都是各方真实的观点,笔者在此不加评说。而我们将关注的焦点投向张瑞敏式的企业改革将会把海尔引向何方?我们用平常心态较为客观、较为全面地审视海尔可能的未来走向。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本身。
一场演讲惹出的舆论风暴:张瑞敏讲了什么?
6月14日,张瑞敏以主题演讲人的身份第三次登上了世界著名的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并做了主题为“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探讨”的主题演讲,引发了现场800多位中外商界精英的强烈反响和场外媒体和舆论的积极关注。
图为张瑞敏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上演讲
在演讲中,张瑞敏从战略、组织、薪酬三个方面变革介绍了海尔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进而提出了海尔在探索创新过程中需要直面悖论的勇气和做法,就如同1985年“砸冰箱”事件一样显示出一位卓越的改革派企业家的决心和胆魄: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就是要“砸碎”旧组织,创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组织,以拥抱新未来。
在演讲中,张瑞敏透露,海尔在完成组织结构调整后,将进行下一步的“瘦身”计划 。即所谓的万人“大裁员”。消息一出,即刻引起了媒体和舆论的轩然大波,把张瑞敏和海尔无情地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次,我们再看看张瑞敏和海尔的这些年。
张瑞敏与海尔的这些年:一路走来,改革创新,造就口碑海尔
说实话,张瑞敏是中国第一代家电企业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从1985年砸冰箱事件开始,张瑞敏与海尔一直在争议和同业嫉妒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杰出代表,从某种程度上讲,海尔已经成为中国家电制造业标志性“符号”。
首先,我们看看张瑞敏。秋实观察认为,张瑞敏是中国商界典型的一位儒商,喜欢学习,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主张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竞争力。他是全球著名企业家,创建了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创造了OEC管理模式和市场链管理,创造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等管理理论,连续当选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因其对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而受到国内外管理界的关注和赞誉。世界一流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评价张瑞敏为互联网时代CEO的代表。“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评价其为“杰出的战略思想家”。
其次,我们再看看海尔。海尔集团前身是1984年已经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同年12月,张瑞敏临危受命,接任厂长。这一年,张瑞敏35岁。
张瑞敏一上任便确立了海尔第一个发展战略——名牌战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30余年来,不断创业创新,张瑞敏始终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指引海尔持续发展。2013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已突破1800亿元,是中国家电行业名符其实的行业翘楚,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口碑海尔”。
张瑞敏对西方传统管理理论的颠覆性突破值得珍惜
可以说,海尔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一直引领和影响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进程。
但现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制造企业如何面对新的变化。按张瑞敏的话讲,“如果不创新,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于是乎,张瑞敏在管理实践中开启了诸多企业改革。
秋实观察发现,张瑞敏从最早的“OEC”管理理论,再到“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再到市场竞争的“斜坡球体”理念,还有,兼并重组的“休克鱼”理论,直到2012年底正式推出网络化战略,张瑞敏先后推出包括“人单合一”“倒三角”“零库存”“自主经营体”“小微企业”“利益共同体”等多项管理理论(有关张瑞敏的管理理论成就可网络搜索,本文不再赘述),不但从战略提出来了,而且在战术上付诸实施。可以说,张瑞敏这三十年来在企业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和付出的汗水要比其他企业家多得多,所取得的创新型管理成果和对西方传统企业管理理论的颠覆性突破值得肯定和赞赏,这些管理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家电近三十年来并不得多见的稀缺的珍贵财富,值得业界企业家学习和借鉴。
张瑞敏最新回应媒体质疑:最难做的就是组织变革
秋实观察注意到,6月27日,张瑞敏在“首届中国创新发展论坛上”首次公开回应媒体质疑,他说,互联网时代企业要自我颠覆,最难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事就是组织调整,如果企业不减少一些人,明天这个企业可能就不存在了,是今天转型好呢,还是明天成为底特律好呢?
海尔为何“大裁员”?对家电产业产生何种影响?
其实,现在摆在张瑞敏和海尔面前有诸多矛盾。张瑞敏不得不直面和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现实与改革之矛盾”“管理创新与GDP之矛盾”“产业规模与用工规模之矛盾”“营收规模与盈利能力之矛盾”“传统产业与产业升级之矛盾”“固有思维与互联网思维之矛盾”“行业地位与竞品紧逼之矛盾”“自身产业发展不均衡之矛盾”等等。这诸多矛盾将倒逼张瑞敏和海尔寻求自主变革。
不过,从上述张瑞敏的最新回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海尔的两次“万人大裁员”实属发展中的无奈。裁员的真实原因有了正确答案:一是来自于传统制造企业已经面临产业升级的客观需要,原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要被先进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机器人和更加科学先进的流水线所替代。二是来自于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倒逼“减员增效”战略的出台。三是来自于业内同行的步步紧逼,美的、格力等千亿家电巨头纷纷迎头追赶,加之美的前期裁员所带来的成功示范效应,海尔感触颇深。以前那种粗放式的人海战术已不适时宜,集约化的发展方式已被海尔接受,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是行业进步的需要。四是来自于张瑞敏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思维方式所进行的海尔自我革命与变革,马云所倡导的“小而美”的小微企业似乎更加美好,张瑞敏信了!
那么,海尔两次“万人大裁员”对家电行业产生何种影响呢?秋实分析认为,先后两次的万人裁员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产业升级刻不容缓,海尔的万人裁员行为必将影响中国整个制造业不得不进行深度思考。中国传统制造业水平有待在边破边立中寻求升级。海尔此次似乎进行风险很大的管理实践,但对中国家电行业必将产生深远影响。被裁减下来的万名海尔员工必将重新进入家电行业,促进家电企业人员有效流动和优胜劣汰,看似残酷,实则不失为一种个人的自我革命,较大程度激活个人潜能的发挥,优化家电从业人员结构。因此,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海尔的“万人大裁员”未必是件坏事。
张瑞敏式的“企改”会把海尔引向何方?
关于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的“峰谷转型”说法,张瑞敏用边破边立的转型路径打破了这个悖论,提出破一部分、立一部分,然后整个企业结构随之改变。
这就是张瑞敏进行大胆“企改”的思想基础。
俗话说得好,“成功细中取, 富贵险中求”。张瑞敏6月份内部讲话时说,“自杀重生、他杀淘汰”就是要涅槃重生。现在其实对我们来讲风险还是非常大的,我一直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现在更是明显,现在薄冰更多。如何在互联网“去中心化”下生存,张瑞敏的策略是将大企业变小,由一条命变成千百条命。同时,张瑞敏认为,互联网时代下只有用户体验才是品牌的最后保障,不再以品牌为中心,而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传统企业转型的最大挑战就是不够“狗急跳墙”。从上述张瑞敏的内容讲话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马云风格再现,或者说,这些观点有可能出自马云支招。那么,张瑞敏为何相信马云呢?
据秋实观察获悉,马云日前在韩国首尔提出的关于互联网的三个最新观点,其中两点笔者比较认同:一是知识被文化颠覆,知识是专业的,某个行业的,而文化是从人性的角度整合各种知识;二是内行被外行颠覆,内行可能会被局限,变化的时代下很容易被颠覆。
结合几方面有价值信息,我们或许可以洞察出张瑞敏在马云思想的影响下,海尔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企业文化著称的海尔将会自我颠覆现行组织体系;压缩产业用工规模,通过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逐步替代普通手工作业,全面升级制造水平;淡化营销;淡化GDP,主动摒弃GDP导向论;提高品牌有效投入;以中高端制造为核心,中低端产品采取OEM或ODM形式和其他制造企业合作;极有可能形成“大平台+大网络+全流通+移动互联终端+极致用户体验”为框架的新型生态圈,整合全产业链,尤以O2O模式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国内国际两条战线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就如同我的同行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在微博中所言,如果说,美的前期的成功变革赢得的是现在,那么,海尔今天的变革志在赢得未来!
中国家电国际化的美好时代
秋实评论认为,格局决定结局!只有大格局、大战略才能造就世界级的大企业。中国家电业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发展,从刚开始的技术引进,到今天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中国家电业已经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日系家电产业逐步由辉煌走向停滞甚至衰退的大环境下,伴随中国经济的强劲崛起,中国家电产业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属于中国家电业的美好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希望张瑞敏和海尔的“企改”为中国家电企业探索出一条管理创新之路!同时,希望广大家电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实现中国家电真正的国际化,公平竞争,减少内耗,科学发展。
来源:中国家电下乡网
(作者:秋实,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评论家)
秋实评论微信公众平台
见到李兴浩的第一印象,就是他身上毫不掩饰的霸气,张扬的黄色...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