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核心:工信部近日联合国家工商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整治手机“吸费”问题的通知》指出,目前未获得进网许可证的非法手机“吸费”现象比较严重,将掀起一轮严打风暴。
手机吸费问题一直是困扰国家监管部门、运营商及手机用户的大问题。一方面,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为保障手机用户的利益,屡下猛药,试图将“吸费”问题斩草除根,另一方面一些手机增值服务提供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政策面前玩起了易容术、游击战,从最初的移动小秘书,到如今的各种股市行情、气象预报,经常身披各种外衣,企图混淆监管部门和手机用户的视听,暗中吸金。而广大手机用户在这个经济链条中只能扮演羊的角色,面对被悄悄吸走的人民币,除了自咽苦水别无他法。
近日有网友向记者反映,前不久他无意中打开了手机菜单中的“业务查询”,结果手机马上接到一条信息,回复信息后让他后悔不已,“个股行情,包月计费”、“交通助理,2元包月”、“订购气象,3元一月”,长长的一串,更让他担心的是,如果退订,要按指定程序连续回复短信,不回复短信就视为默认开通了。如今,这种手机内置的定制软件在手机程序中早已司空见惯,不少消费者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误入圈套,莫名地被吸走金额不等地话费。
在国家多部门共同联手整治吸费手机的情况下,吸费陷阱仍然肆意横行,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手机厂商与增值服务提供商的利益链条在作怪。目前这种现象在山寨手机中更为多见,不少山寨机内置的软件五花八门,例如一般的短信项目中娱乐快报、笑话精选等栏目;在多媒体项目中,有MP3铃声下载、待机图片下载等;在工具箱栏目中,有在线地图、黄页、股票在线交易、号码归属地查询等,让人防不胜防。山寨手机本身利润菲薄,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厂家与增值服务提供商联手,在手机生产时就把增值服务提供商的软件内置到手机中,这就相当于在手机中埋下了一个个收费陷阱。
据悉,此次
《通知》对手机内置软件提出了新要求。手机生产商在申请进网许可时要提交芯片商、软件开发商及 软件版本等信息备查。工信部将对手机内置信息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的企业将严肃处理。
自去年以来,手机“吸费”的问题突出,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的内置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让手机自动点播或订制服务,或者在用户正常操作其它业务时,手机触发点播或订制服务,或者用户点击订制类服务后,未经二次确认即扣除相关费用,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些情况,中国移动近日在业界首次推出增值业务扣费主动提醒,保证手机用户在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是否订制业务。
“本文为家电中国网原创稿件,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