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电中国![登录]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从扎克伯格到中国创新人才培养

发表时间:2011-02-17      点击量:517      来源:

  马克·扎克伯格——如果你问这个念起来有些拗口的名字是谁,那就证明你实在落伍了。7年前,由他创办的Facebook网站开启了社交网站的新时代。目前,Facebook的估值超过千亿美元,刚刚当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扎克伯格被人视为继比尔·盖茨之后的新传奇。

  看到扎克伯格或者比尔·盖茨的成功,很多人首先将此归结于一个理由:这些人都是不世出的奇才,和普通百姓似乎没多大关系。不过,稍微关注下扎克伯格们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在他们年少成名的背后都有相当长的准备期。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同阶段的故事,都折射出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

  最近,伴随“钱学森之问”被高调关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中国教育界炙手可热的目标和现象。我想,无论拔尖创新人才如何界定,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人的入围都不会引起太大争议。梳理一下他们的成长历程,对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肯定有所启发,至少算得上“他山之石”吧。

  ●发现兴趣,保护好奇心

  当扎克伯格从小在医生父亲的私人诊所捣腾计算机时,他似乎便迷上电脑网络,而且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于是,关注到孩子兴趣的父亲开始教给他计算机语言,那时扎克伯格正在念小学。看到孩子对于网络的好奇心不断增长,父亲便在他11岁时特意为他请来软件工程师做家教。

  相比扎克伯格们,中国的学校和家庭更在意想方设法提前让小学生储备知识,孩子们一拨接一拨地加入“提前学习”的队伍中,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迷信中难以自拔。父母和老师很难发现孩子的真正兴趣,特别是难以营造保护好奇心成长的环境。我们请家教,但肯定不是软件工程师,更多的是请奥数老师。毕竟,挂钩小升初的奥数让无数家庭欲罢不能。

  其实,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天赋极佳的比尔·盖茨,小时候也没泡在奥数题海中。从他的传记更多看到,那段时间,思维敏捷的外祖母经常带着他玩各种益智游戏,打桥牌、下跳棋、讲故事,律师父亲和教师母亲则带他参加朗诵比赛和青少年俱乐部的活动。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首先需要营造发现兴趣和保护好奇心的土壤。当孩子和家长的精力大量纠结于知识积累和应付升学时,许多孩子宝贵的好奇心被无情或善意地扼杀。为什么奥数被人视为“黄赌毒”或“反革命”?奥数本无罪,但充当升学工具后便被动地扮演了扼杀儿童好奇心的刑具。

  ●多样性的教育选择

  在选择中学时,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都有共同的一点:就读于当地私立名校。

  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下两所名校特点:扎克伯格就读于新罕布什尔州境内的菲利普爱斯特学校。这是美国最著名的私立寄宿制中学之一,据说这所学校获得的捐款资金接近10亿美元,拥有全球最大的中学图书馆和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比尔·盖茨就读的湖滨中学是一所专收男生的私立中学,该校环境优美,学风浓厚,教学严谨,也是西雅园收费最高的一所学校。

  教育的活力在于选择,特色鲜明的多样性是教育活力的源泉。从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可见,相比公立校更多地致力维护教育公平均衡的底线责任,私立校在教育创新和办出特色上更具优势。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的成功或许证明了这点。其实,比尔·盖茨的父母在选择公立校或私立校曾犹豫过,他母亲就是一所公立名校的老师,最终在征求孩子意见后,把比尔·盖茨送进这所私立名校。另外一个现象是,包括杨振宁等多位大师级人物,民国时期就读的学校几乎都是私立学校。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在公立校“一家独大”的中国教育,民办教育发展仍处于“鼓励和支持”的地位。今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重新审视现行教育发展格局,“一家独大”、“千校一面”、“层级森严”并不适合创新人才培养。要想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势在必行。立足当下,激活公办校的特色办学动力,开创“校校精彩”的教育新格局,为具有不同发展潜质的孩子提供多样的选择机会,将是为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基础的重要环节。

  ●奠定一生根基的中学教育

  一位教育传媒界的资深专家告诉我:在北京,对于一个人的教育背景,比起曾经就读的本科院校,他更关注对方毕业于哪所中学。

  而看到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在中学阶段的出色表现,你会感慨良好的中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如此之大。

  在湖滨中学,比尔·盖茨进一步发挥其数学天分,并迷上了付诸一生经历的计算机。《比尔·盖茨全传》如此描述,“湖滨中学简直是一种上帝的恩赐。”在这里,他做成了他的第一笔商业交易,创办了他第一家赢利的公司,并找到了一伙与他一样的计算机天才小子。

  和比尔·盖茨类似,让扎克伯格一举成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其理念和模式都能在菲利普爱斯特学校的文化中找到雏形。作为美国中学名校,菲利普爱斯特学校最为人称道的是其独特的授课模式,该校大多数课堂10人左右,师生围成一圈进行讨论分享。事实上这种鼓励人们互动交流的理念正是社交网站的立身之本。而Facebook本意为“花名册”,扎克伯格最先就是把母校的学生花名册搬上网络,随后才逐渐演变为即时交流的互动平台。

  无论比尔·盖茨还是扎克伯格,事业成功的根基很大程度归结于中学教育,特别是最精彩的创新点子都出自中学阶段,而不是大学。巧合的是,两人都是哈佛大学的肄业生。

  中科大原校长朱清时教授说过,中国教育有个误区,认为知识多,创新能力就强。其实,创新能力不等于知识多,往往年轻人知识不多的时候最有创新能力。

  今天,国内中学,特别是不少重点中学,纷纷将升学作为中学的首要使命,类似创新实践、社会活动、兴趣培养等内容基本上都服务于升学大计。然而,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其创新能力往往是在中学阶段培养的。目前,包括北京多所中学名校都推出多个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验班。此举出发点是很好的,但在实际运作当中需要提防陷入升学的功利怪圈,真正通过这些实验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人才培养争取更大空间。  罗德宏

  北京晨报教育周刊新推“德宏观教”栏目,由晨报首席记者罗德宏主笔,欢迎读者反馈意见或提出建议,邮箱地址:luodehong@126.com">luodehong@126.com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原创  

统帅彩电刘耀平:再造开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沈阳老板电器:努力,让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