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由于苹果全力催赶iPhone 5出货,导致劳工事件频传,部分关键零组件厂商甚至为了满足苹果需求,不得不推掉其他客户的订单。为应对苹果订单而产生的加班费用、扩产新投资、推掉其他订单衍生的成本,使苹果供应链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苹果上调代工费用。
根据国外拆解苹果iPhone 5的报告分析,以iPhone 5 16G版本为例,该产品的成本约为207美元,但苹果每部手机可以获得200美元的利润,净利润率高达50%。而台湾供应链的利润仅占iPhone 5 生产成本的1%,代工厂的利润还不到苹果利润的1%。台湾供应链打拼多年,为苹果打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仍只能眼看苹果“大口吃肉”,自己只有“喝汤”的份。
业内人士指出,苹果多年以来一直以分散下单的方式管理供应商。这种下单方式避免了订单过于集中,造成良品率差、无法及时完工的风险,但同样也对台湾供应链形成了“制约”。几乎每个零组件产品,苹果都不会只向一家供应链厂商下单,至少会有两家以上的供应商,这让台湾供应链内部为了竞争订单,不得不严格“控制”成本。而苹果这一分化供应链的策略推行多年后,也吸引了大量为争取苹果订单,宁愿担任“苹果义务工厂”的台湾企业。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从近几年苹果供应链企业的毛利率、盈利状况来看,几乎全部呈现“稳步下滑”趋势,但也有供应链企业“大肆宣扬”自己获得了苹果订单,不过这些企业公布的财务业绩,却是“亏损不断”。造成苹果占利润的五成,台湾供应链仅分得“1%”利润的关键问题在于,台湾电子产业“一窝蜂”的恶习难改,杀价争夺订单屡见不鲜,这让台湾供应链不得不想办法降低成本,利润也越来越低。
苹果供应链企业都不愿意对酝酿涨价作出评论。市场分析师人士预计,如果要合理反映加班、推掉其他订单收益、及投资扩产导致的成本上升,此次苹果供应链企业要求涨价的幅度最少为5%,最高可达10%以上。
据了解,为让iPhone 5顺利出货,苹果要求供应链“在最短期间做出最多产品”,鸿海、正崴内地员工十一长假大加班,鸿海旗下富士康给员工的加班费是平日工资的3倍,相关费用由鸿海自行吸收。
苹果供应链加班赶出货,造成劳工事件频传,正崴不排除以相关的劳工事件为由,向苹果要求进一步调高零组件出货利润。
另一方面,大立光、正崴等为了因应苹果出货需求,推掉其他大客户订单,相关损失现阶段也是各供应商自行埋单。正崴为了苹果新一代的连接器投资盖厂购买设备,投资逾新台币10亿元,造成正崴第2季的获利不如预期。这些不合理现象,可望随着这波涨价获得平反。
甜苹果不再甜蜜,鸿海内部已有要求苹果要将合理的利润分享给供应链的声音,尤其鸿海目前在中国百万名的员工有逾一半是为苹果效命,在中国员工管理日愈困难,加上劳动成本上扬,正在酝酿向苹果涨价。
虽然台湾电子业者相当自豪,如果没有台湾电子供应链,将不会有今天的苹果神话。这对许多3C电子产品也都同样适用。如果没有台厂电子供应链,全世界的3C电子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必然变慢许多,而且价格也必定是现在的数倍,但是也拜台厂的“一窝疯”积习所赐,全球都可享受物美价廉的3C电子产品,但台厂供应链的利润却愈来愈薄。
每逢全球经济景气警报拉响,台湾的电子供应链厂商就得面临“洗牌”,但多年“洗牌”后,留下来的厂商,尽管营收“大者恒大”,但毛利却愈来愈低,以毛利趋势来看,即使侥幸能够在每次洗牌后活存下来的,但自身状况却越来越糟糕。台湾供应链只要一天不破除“一窝蜂”的心态,只要还有企业乐于当“义务加工厂”,那么永远都只有“喝汤”的份。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