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豆浆机润滑油事件到苏泊尔不合格锅具事件,小家电行业一时陷入危机之中。苏泊尔不合格锅具事件已经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事情的最终结果却是不了了之。我们暂且不去评论企业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不过,这件事的发生也因此导致消费者对小家电产生信任危机。难道,小家电行业面对的危机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吗?目前看来,也正是因为行业标准则约束力不足才造成这样的结局。
面对各种质量门,面对问题的不了了之,小家电行业的危机需要化解。在各种风波之后,小家电企业也开始有了一些新的“作为”。
近期各大小家电企业纷纷出“奢侈牌”,一万多元的小家电产品已经不是传说,它实实在在的存在了。面对要走LV路线的小家电行业,禁不住想问,小家电企业要以高端、奢侈霸占市场吗?
现负增长 企业打智能牌寻新出路
从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复合增长率的小家电产业,今年终于放缓脚步。最新研报显示,小家电行业首现负增长局面:今年三季度,小家电行业整体实现营业收入67亿元,同比下降了5%;行业实现净利润5亿元,同比更大幅下降了10%。但众多家电企业仍希望借“创新”火中取栗,有所突破。
小家电企业的创新其实就是推出更多智能的产品,因为有了更多功能,产品本身的价格也就有所提高,这也就加大了利润空间。这些附加值的存在必将会将价格提高,
近年来,小家电的利润空间在逐渐缩小,为进一步提高利润,生产商就在小家电的基础上融入时尚、健康、低碳、抗菌等多种功能及附加值元素。相关数据也显示,被赋予高附加值以后,小家电利润普遍增长了30%,甚至更多。
小家电企业打智能牌,提高产品的利润,这是属于情理之内的事情。不过高达万元的奢侈产品似乎并不能成为目前广大消费者能消费起的。这种借“创新”火中取栗的做法还是有一定的风险。一些企业应该理智面对行业出现的负增长,火中取栗的做法不可取。
奢侈品不等于生活必需品
一万元买台电视或者冰箱,这是属于正常的消费。不过一台电饭煲就要卖到一万元,是否会让消费者难以接受呢?其实不然。笔者在逛家电卖场的时候发现,现在很多小家电产品因为被套上“智能”的头衔,价格昂贵的和LV有一拼。尽管高达一万元,不过还是有消费者能承受这样的价位,愿意买单。
产品的终端接受者始终是消费者,一个产品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话,那么这个产品在市场中得到认可是必然的。目前小家电的各种智能化功能正式符合了现在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企业主推高端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迎合小部分消费者的口味。目标消费群就是崇尚个性、追求舒适的80后、90后群体,这部分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对高科技的东西尤其感兴趣,对产品的时尚度、智能化要求也比较高。 [NextPage]从表面上来看,一些高端智能小家电产品也正迎合了这样群体消费者的口味。
我们不否定一些小家电产品的高端正式迎合目前一些消费者的需求,不过,当小家电成为奢侈品,真正能买得起的消费者有多少呢?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话,奢侈品的产品最终不会成为每家每户必备品,这也将会给奢侈产品的销量带去一定的阻挠。毫不夸张的说,LV包包是好,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把作为生活普通必需品呢?尽管小家电产品再高端,真正能把它们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又有多少呢?因此,奢侈品和生活必需品是不能划等号的。
小家电要走LV路线为哪般?
小家电产品因为廉价,所以更新换代的比较快。不过,小家电产品频频出现的质量门再次伤了消费者的心。俗话说,便宜没好货,正是如此,一些高价格的小家电产品开始进入消费者的“法眼”。
于是,小家电开始走LV路线。
笔者从调查中发现,高端小家电几乎都主打智能牌、养生牌,比如有香薰功能的加湿器、空气净化器要卖4000元;有促进血液循环的某外资品牌剃须刀要卖5000元;某国产品牌的智能电饭煲要卖2999元;含40多个菜单的微波炉要卖11000元。
小家电走LV路线,以产品为主导,最终逃离不了利润二字。面对小家电行业的境况,企业这样的做法能否挽救行业的危机?作为中国家的行业最后一块“利润蛋糕”,小家电高端产品的利润是可观的。纵观我国的小家电市场,尤其是高端小家电市场可挖掘的潜力仍然很大。不过,面对小家电近期出现的各种行业危机。小家电行业最当务之急是规范行业,规范市场。全力拯救那些被伤害过的消费者,让消费者有一个安心的消费心理才是最重要的。
小家电的LV路线势头是好的,最终还是要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因此,小家电的LV路线应该为消费者所接受才是最重要的。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