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电中国![登录]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家电“以旧换新”将何去何从?

发表时间:2011-08-02      点击量:495      来源:

  现在:“违规只是瑕疵,不能因噎废食”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与数据方面风生水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相继披露出有骗补现象发生。于是,一些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有着清醒认识的学者开始严辞提出,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取消以旧换新政策,进而彻底杜绝骗补现象。但是更多的企业负责人却对政策仍旧饱有着深情。

  沈阳市服务业委提供的“沈阳市家电以旧换新实施一年”相关数据还显示:一年来,消费者享受家电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达1.5亿元,受惠家庭超过20万户……

  华商晨报:“以旧换新”政策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普通百姓,从你的观察来看,百姓是否享受到了实惠?

  姜培峰:普通老百姓确实享受到了实惠,但是因为最多只有400元钱补贴,而中间环节却过多、过杂、过乱,所以在现实中老百姓只享受了40元~80元的实惠,也就是10%~20%,因为很多人在以旧换新过程中的旧家电是买来的。

  罗清启:肯定是享受到了,现在的数据能折射出这种实惠———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50万台是什么概念呢?就是50万乘以400块钱,按照折扣那就是2个亿,这些都是政府补贴给老百姓的,而这还仅仅是在沈阳市,放眼全国,数字是非常庞大的。

  华商晨报:怎么看待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出现的众多违规现象?

  姜培峰:以旧换新政策出台本身,就是为了治病来的,它就是一剂药。假设把2009年的中国经济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人当时已经生病了,药本身就有毒性,所以药性释放完以后,毒性开始发作,从这个角度看,出现违规现象很正常。

  陆刃波:违规现象,只是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瑕疵,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罗清启:关于违规现象,其实在目前也有点夸大,因为现在还没有一个详细的统计数字出来。其实这个还是要看主流,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指违规现象)呢?有,但有些企业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去套取(补贴),所以违规的量还是有限的,这说明(政府的)监管还是比较严格、比较到位的。以旧换新政策毕竟只是一个新政策,它既不能在试管里去运行,也不可能在蒸馏瓶中运行,不可能在真空环境中运行,而是要在现实市场环境中,所以就会有问题,目前这个政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所以还是应该看好的方面。

  华商晨报:那么,以旧换新时出现违规行为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姜培峰:就是“利”,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在侵蚀这个利益,从生产厂家,到回收厂家,到商场,到消费者,再到销售员,于是产生了药性过去之后,毒性开始发作的场面。

  华商晨报: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违规行为,所以现在有人提出用“一刀切”的办法,提议彻底取消家电“以旧换新”,你怎么看?

  姜培峰:“一刀切”取消的做法是对的,这么做就是为了让肌体恢复健康。药性过了,毒性开始发作,就要“一刀切”,中国的家电市场、家电企业,现在患上的其实是虚病,市场的事情就应该还给市场。

  陆刃波:违规现象出现,与取消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其实是两个事情,不能因噎废食。但是我认为,以旧换新政策在将来肯定会取消,因为这个政策只是个扶植性的政策,是一时的,不是长久的,它只能是在一个特定阶段起作用,也就是针对当时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低迷。

  罗清启:“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这样就有点因噎废食了,现在应该看到,整个全球的经济还不稳定,所以这个政策能起到救急、缓冲的作用。

  华商晨报:相对于“一刀切”把政策取消,有些企业却要求把“以旧换新”政策延期,对此你又怎么看?“以旧换新”政策对企业、尤其是大型家电连锁企业的作用有多大?

  姜培峰:这么说吧,通过国家补贴,很多曾经死亡的企业又死而复生了,这看起来好像是好事,但其实这些企业没有自身的造血功能,所以它们的复活,其实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极大损害。有些企业,会说“一刀切”取消政策对他损失很大,其实它们只是占便宜少了,哪有损失大一说呢?实际上是违规所得损失大了!

  陆刃波:延期与否,这个不该由企业来决定,而应该由市场环境来决定,企业要求延期,一定存在目的性,它们的目的就是这个政策对企业存在着促进作用,至于作用有多大,其实就反映在之前公布的数据上面。

  罗清启:作用确实是很大,我具体地说,这里面应该有一个测算,从销量上面就能够看出来,我个人认为,家电以旧换新不能停,企业肯定会有这个想法。

  访谈专家简介

  姜培峰 数字华夏(北京)品牌传播研究机构首席顾问,家电行业资深专家,兼任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包括海尔、海信、澳柯玛、格兰仕等)营销策划传播顾问。

  陆刃波 家电产业(市场)研究专家,现任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发展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专家、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

  罗清启 家电产业问题专家、帕勒咨询资深董事。帕勒咨询是少数能够同时为跨国公司、政府机构及非营利组织提供战略咨询服务的机构之一。服务领域涵盖电子业、零售业、能源业等17个行业以及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

  未来:以后就应该以旧换钱,用钱买新

  以旧换新政策一方面惠及了普通百姓,另一方面又让诸多违规者“钻了空子”。那么,家电“以旧换新”的未来出路在何方?

  相关部门在2010年6月出台了《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修订稿)》,今年1月,财政部、商务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监管防止骗补等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这意味着国家对家电“以旧换新”的重视。然而,这却并不是杜绝违规行为的灵丹妙药。

  华商晨报: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惠民与违规之间的矛盾吗?

  姜培峰:给消费者的实惠,增加就业机会,比以旧换新强多了。国家应该加大对家电企业和连锁企业的监管,让他们把真正货真价实的产品卖给消费者,而不是把“货假价低”的产品卖给消费者,消费者需要的真正实惠是“货真价实”!

  事实上,买家电跟买房子、买车并不一样,因为大多数家电产品都是普通百姓买得起的,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来判断,药用足了,就可以了,所以解决矛盾的方法只有取消“以旧换新”政策。

  陆刃波:这两方面不矛盾,是很正常的,因为企业就是要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才会出现骗补。解决的办法只有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企业本身增强自律,加强自我约束。

  罗清启:只有政府加大纠察力度、抽查频率,细化登记,加强监管才能切实起到作用。

  华商晨报:家电“以旧换新”还有哪些环节需要完善?

  姜培峰:如果以旧换新不能停止的话,就把它交给市场,交给市场的办法,需要有关部门拿出一个专业的手段,在这个上面下点功夫,比如旧货可以分成ABCDE等级,找正规企业,对以旧换新的东西进行回收,要削弱非竞争企业的竞争力,还是应该交给市场来做,国家要加大对回收的监管。

  只有具备了正常的回收,消费者才能真正得到正常的回收利益,不要国家去强制以旧换新,消费者也可以在不买新家电的情况下,去回收(旧电器),这个钱应该按照真正的价格让消费者放到腰包里,干吗非要必须换新呢?

  陆刃波:牵涉到企业这方面的,必须对它进行完善。

  罗清启:主要是政府要检查,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专门去做这个事情,没有专门设立这样的一个部门。只有检查,才会有震慑作用,不检查就起不到震慑作用。

  华商晨报:据我了解,目前已有一些家电卖场自发地对以旧换新设置“限购令”,对此你怎么看?

  陆刃波:我认为“限购令”都是企业自发的行为,而企业就是为了利润,所以“限购令”出炉肯定与企业利润息息相关。

  罗清启:因为企业在以旧换新过程中会有一些垫资(钱),之后需要到政府去领取,如果以旧换新的销量比较大,那么垫资的额度就会比较高,那么如果政府的结算速度比较慢的话,就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所以企业就要限制一下,所以这个“限购令”不是针对以旧换新政策,而是企业自身的资金周转问题,涉及商业企业自身的考虑。

  华商晨报:在你看来,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姜培峰:我认为,以旧换新政策,国家在将来不会再参与了,因为它已经没什么出路了,以旧根本不能换新,新不要换了,新就是新,以后就应该以旧换钱,用钱买新!

  陆刃波:未来肯定要取消,这个没有什么可商量的。经济复苏了,这个政策就不需要了。

  罗清启:未来还很难说,它还要看整个全球的经济情况,以旧换新政策其实是对市场的一种正面干预,政府和市场是两种手段,该干预的时候就得干预,不能让市场放任自流。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穆云平 采写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原创  

统帅彩电刘耀平:再造开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沈阳老板电器:努力,让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