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电中国![登录]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英特尔新任CEO落定:喧哗与骚动后的理性回归

发表时间:2013-05-06      点击量:865      来源:
英特尔新CEO克兰尼克

英特尔新CEO科兹安尼克

  王如晨

  今年1月28日,我曾断言,未来几周英特尔或将更换CEO。看来时间点早了。昨日晚间,巨头英特尔宣布了新的CEO人选,科兹安尼克将接替欧德宁。

  我个人认为,这是巨头理性的选择,也是它在喧哗与骚动的过度商业化之后,回归基本面的信号。

  什么叫英特尔的基本面?那就是,立足技术研发,依托制造,以上游的力量驱动产业,回归可持续发展状态。

  有多重信号印证回归。最直观的还是此次人事。科兹安尼克是名老将,1982年加盟英特尔,那时公司正被日本半导体群雄围攻。科兹安尼克此后长期负责多座工厂运营,熟悉研发、技术与制造。去年1月,他升任COO,从而进入CEO候选人视野。

  另一个信号早已发出。去年4月,英特尔宣布,公司CFO安迪•布莱恩特将接任董事长职位。当时我说,英特尔面临许多整合难题,它应该赶快收敛一下商业化过度倾向,强化技术、制造色彩,布莱恩特是个老“inteler”,更熟悉危机与管控,能让英特尔走得稳健些。

  当然,去年以来,有关CEO人选谁出线,传闻多多。浦大卫、蕾妮•詹姆斯,甚至连CIO Kim Stevenson也被传是得力候选人。巨头还曾表示会考虑外部人选。公众断言,外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人士或将空降英特尔。

  但是,一个运营40年之久的IDM模式半导体企业,更需要一个能统筹研发、制造、平台的人才。可选的范围其实很窄。空降兵太注重短期效应,大多会打着战略调整旗帜,开出一些业务整合、资本整合的药方,人为制造“变动”,名曰“变革”,给自己创造缓冲,掩盖可能的运营不力。人们不能随时期望,产业界里,任何一个空降兵,都是郭士纳。

  欧德宁期望从内部提拔。去年,在宣布退休计划后,他曾表示,非常期待内部人接任,外部“完美先生”或“完美夫人”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搞清公司文化与运作,英特尔不应冒险。

  “冒险”一词,听来也是他的警醒之言。过去8年,伴随产业环境演进,英特尔获得了高速成长,品牌影响力达到历史高点。不过,公司产品、组织架构、人事方面,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化,由于移动互联网领域迟迟未打开局面,更多依赖概念营销,导致落入对手节奏,外界至今质疑不断。而且,英特尔的概念营销遮蔽了它的技术创新与制造力,留下忽略主业印象。

  格鲁夫2006年曾发出警告。他对哈佛商业评论说,英特尔等硬件公司正经历死亡之谷,因为互联网与通信正在弱化计算,未来计算可能会从属于通信。目前,各种移动终端正进一步与PC形态的产品融合。人们甚至断言,巨头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冲击,新一轮竞争,或许被ARM阵营的对手挑落马下。

  看上去,这是一个危急时刻。过去几年,英特尔所受诱惑太多,它将自己搞得越来越复杂。

  恰恰是此次人事变动,让我看到了英特尔正在重拾的信心。它将回归基本面,重新站在以不变应万变的简洁商业模式中,

  在我看来,一个产业中,原始的技术创新,用于技术现实化的高精密制造,永远是稀缺的。当一个产业充满太多“商业模式”、“去制造业化”等词汇时,当商学院人满为患时,这个产业可能已到原始技术创新乏力的危机时刻,整个制造业自然也面临升级的痛楚。

  因此,英特尔的人事变动,也是在向外界树立一种信心,消除8年来过度商业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技术与制造业,仍将是它不变的核心。

  我的判断是,不同于过去,英特尔未来将更加侧重生态,着重构建从软件到硬件的一体化研发制造,并将侧重简约化的云计算模式。而且,我在此预言,英特尔未来的制造业,将走出封闭,加速对外开放,成为未来云计算模式的后台基地。这将是一个充满弹性、简约的商业模式。

  我想再次引述葛鲁夫2004年在英特尔《年度报告》中的话。他强调说,公司的每一任领导都必须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他说,经常有人问他,希望以怎样的形式被世人记住,他说,希望人们想起他时,认为他是一个帮助企业实现了持续发展的人,即使在退休之后。他在结尾还特意祝福了欧德宁。

  我想,这可能是上述商业模式的注脚,也是此番新的人事变动的一个注脚。

  许多人认为,硬件工业已死,英特尔将陨落于眼下的互联网风潮,这实在是可笑判断。无论何时,硬件工业都是基础。随着材料、工艺革新,半导体制造业仍将是核心力量。过去几年的大潮,虽受互联网与应用驱动,但若没有硬件工业创新,一切都不过空想与喧哗。被夸大的虚拟社会的价值,依然掩不住实体产品灿烂的光芒。

  当然,巨头依然充满风险。即便是研发、制造上,它同样面临挑战。它真正的对手,不是三星、台积电、GF,而是整个产业面临的材料、设备创新、工艺设计等压力。消除摩尔定律魔咒的每一步,都将是整个产业的共同任务。人们应该记得,去年,英特尔40亿美元获ASML15%股份,台积电也曾收到ASML投资邀请,而ASML正是半导体业的设备巨头。

  这一幕持续发生时,整个产业将进入一个广阔的融合阶段,它会伴随痛苦,竞争者或将生生死死。但是,一旦越过这一障碍,一个更为惊艳的时代会向人们缓缓展开。它未必属于英特尔,但会属于大众。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原创  

志高集团董事长李兴浩:

 见到李兴浩的第一印象,就是他身上毫不掩饰的霸气,张扬的黄色...

统帅彩电刘耀平:再造开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