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世纪初,谁家要是有全套日本品牌的家电定会引来艳羡目光。所有贴着日本品牌标识的冰箱、空调、彩电都在同类家电中闪着金光——日本家电在那个年代是优良品质的象征。但近几年,日系白电(洗衣机、空调、冰箱等白色家电)在中国家电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以空调为例,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日系空调企业在变频市场占有率已从2009年的22.7%下滑到2010年7.5%,降幅高达15%。而与此同时,日系黑电(电视、音响等黑色家电)仍常占据家电卖场销量前三甲,索尼、夏普等牢牢掌握着面板等核心技术的日系彩电不论在整机市场还是零部件销售上都表现出众。
今天的中国已是全球制造业大国,“Made in China”的家电遍布全球,日系白电辉煌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而日系彩电的成功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明天。走近它们,剖析它们,日系家电或许能让我们“以史为鉴”。
渐走下坡:日系空调被迫成为“孙悟空”
夏普空调:从上海市场销售冠军到各大家电卖场难觅踪影。东芝空调:全球第一家推出变频空调的企业,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后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目前东芝已停止向沪上各大卖场供货。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在变频空调时代,美的、海尔、格力、海信等国产空调占据了变频市场60%以上份额,而以夏普为代表的日系空调如松下、日立、大金、三菱等市场份额却一路走低。曾经高高在上的日系空调在整机市场遭遇“滑铁卢”,是优胜劣汰下呈现的市场颓势,还是日系空调主动选择的结果?
整机市场衰落更多是无奈
对于日系空调在整机市场的衰落,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日系空调暂时在中国空调整机市场上份额下滑甚至退出,只是日系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一个选择,“其实是孙悟空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捏着你的命门呢”,因为其占据国产空调压缩机的比例仍不容小觑。
刚从日本空调企业考察回国的家电行业专家李小龙认为,上述说法值得商榷,“我在日本参观了他们的企业,觉得日系企业主动放弃整机市场可能不大,因为日系空调压缩机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目前已不再领先,谈不上牢牢占据。整机更有利于企业品牌塑造,如果日系仍然有优势,那么一定不会放弃整机,日本商人不会有钱不赚,只做零部件不做整机。”
采访中一些空调行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空调市场的利润近几年一直在下降,“国产空调的价格在下降,日系空调的价格其实也在下降,但在企业盈利都相应减少情况下,国产厂商仍然愿意做整机,日系就不做了。”
同时随着国产空调技术上的成熟,消费者也日渐认同国产品牌。“同价位的空调,国产的一定比日系的高档些。同档次的空调,国产的也一定比日系的便宜最起码10%”。苏宁电器空调促销员张小姐对记者表示。掌握技术后的国产空调性价比已明显高于日系品牌,日本制造的空调在消费者心中也渐渐失去往日的名牌效应。
家电分析师刘步尘对《IT时报》记者表示,日系空调企业对整机市场的衰落更多是无奈,而非主动选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日系空调势头强劲,为什么当时不选择产业转移,到现在反倒要转移到零部件生产?现在整机衰落应该是和近几年日系空调企业僵化的战略思路有关。第一,日系空调企业始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中国消费者,无论是在售价还是工业外观设计,日系空调的反应太慢,跟不上市场。其次,日企对中国公司的授权太少,需要层层向上级汇报,管理效率低下,直接导致管理、危机公关等行动的滞后,对品牌造成了伤害。”
中国制造发力,日系压缩机不再成为“香馍馍”
“某位国产空调掌门人前几天和我说,以后他做全球最好的空调,也一定是用自己生产的压缩机。”刘步尘对《IT时报》记者表示。
“现在空调行业内并无突破性的新技术出现,日系空调无法借助技术拉开差距。以前国产空调都依赖日系企业的压缩机,但现在宁波等各地的企业都能生产优质压缩机了。”李小龙对记者表示。
一位刚从日本考察回国的国产空调企业掌门人告诉记者,“全球空调制造中心已经在中国了,日本空调企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不再优势明显。”
而就在今年8月,格力电器发布了公开增发预案,增发募资32亿元发力压缩机。在刘步尘看来,格力此次斥巨资建立自己的压缩机帝国,将会成为今后国产空调企业的趋势,“虽然不少国产空调企业仍和日系空调企业合资生产压缩机,但格力此番大手笔表明我们国产空调已经开始全面发力,掌握了核心技术之后,我们的空调已经真正独立了。”
目前空调市场主要有直流变频和压缩变频两种,国产空调企业已很快掌握直流变频这一目前最新的技术。“3到5年前,压缩机市场还是日系厂商的天下,很多国产品牌用的都是日系压缩机。5年前一台2匹直流变频空调卖2万,其中压缩机成本就占去不少。现在同样一台空调卖三四千或更低,很大原因就是国产空调掌握了压缩机技术,降低了成本。”李小龙表示。
随着国产空调企业逐渐掌握核心技术,国产空调企业和日系企业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刘步尘表示,近年格力、美的空调的年销售量都远远大于日系企业,“以前整机销售量大不一定代表成功,因为过去我们非常依赖对方的技术,国产空调上总会标明使用的是日系压缩机,以此吸引消费者。但现在情势不一样了,我们自己技术独立了,依赖性也降低了,和日系空调企业合资生产压缩机时我们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了,因为现在你的压缩机生产出来还是要依赖我们消化的。”刘步尘认为,今后国产空调很有可能一步步脱离合资模式,“我们也可以做到的事,就没必要让别人赚我们的钱了嘛。”
如日中天:日系彩电仍是市场真正主角
我国是彩电制造大国,在国内市场上国产品牌占据主流。不过,这并不能真正说明问题,国内品牌的繁荣建立在并不牢靠的地基上,真正的获益者却是掌握面板等核心技术的外资企业,尤其是日系厂商。
著有《中国彩电的战略密码》一书的家电专家罗清启对此深有感触,在书的前言中,罗清启列出了一组数据:“100亿美元——我国每年彩电面板进口额,相当于约150架波音737客机;90%——我国彩电面板的进口比率,内地供给率不足10%,大屏幕是空白……”。
面板占据整个彩电成本的60%~80%,因此,面板成为彩电厂商控制成本结构的关键。日系企业在面板材料上拥有很多专利,领先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比如液晶面板,日系企业在最大的几个部件,包括彩色滤光片、背光板、偏光板及玻璃基板上的市场占有率都在80%以上,实际上他们已经控制了主要关键零部件制造生产技术”,罗清启表示。而国内企业则十分被动,在面板上不具话语权,主要靠进口,也就无法掌控自己的成本结构,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盈利能力。近两年的彩电市场状况,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2008年5月,索尼将其主流的40英寸、46英寸全高清液晶电视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一次性下降到1199美元和1599美元,而在中国的售价约为850美元。在中国市场更加便宜,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事,2008年五一节期间,索尼等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量60%源自于这样的特价机。不过这对于面板受控于人、无力打价格战的国产品牌而言无疑是个灾难,主流彩电厂商在平板电视业务上都出现亏损。到了2008年下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面板价格开始走低,国内企业应势降价,迅速提升了市场份额。到了2009年,受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性消费政策的推动,国产彩电则迎来了繁荣期,国内主流厂商业界普遍良好,在零售市场规模份额上和外资企业对比是57.8%/42.2%,而2008年市场份额对比是48.8%/51.2%。
不过在2009年,面板价格开始一路走高。“国内厂商以为面板价格在2010年会继续上涨,而且还有世界杯这样的销售良机,所以提前采购甚至囤积了大量面板。谁知道国内企业大量囤积后,掌控面板的外资厂商却背后捅了一刀,在面板上降价”,罗清启说道。降价就亏损,不降价就卖不出去,日系厂商的手腕使得TCL、长虹、康佳、海信等半年度财报都不尽如人意。
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日系品牌重拾价格战策略,大幅降价,打得国产品牌十分被动。如原价在3300元、3200元的32英寸普通液晶电视,索尼降价后卖到2799元;40英寸夏普、索尼液晶电视同时从4799元降至4000元。比如在北京市场,在国美、苏宁和大中电器的“十一”彩电销售额排行榜中,头名都被日系厂商夏普所占据。
在国内彩电市场上,如果不摆脱面板受制于人,国产品牌永远只是配角,真正的获益者是外资厂商,主要是日系企业。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