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电中国![登录]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华为受阻美国市场折射了什么

发表时间:2011-02-23      点击量:648      来源:

  撤销收购美企3Leaf专利

  中国电信设备厂商收购美企的一桩商业交易再次受阻。2月20日,华为技术公司向本报发来声明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决定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建议,撤回‘收购3Leaf特定资产交易’的申请。”这意味着,华为又一次进军美国市场的努力“被”失败。是什么原因导致自由竞争被束缚?在此过程中,华为是否情非得已?华为会否放弃坚守美国市场的努力?

  文/记者 李光焱

  坚持无果 华为“被”放弃收购申请

  一次正常的商业行为一波三折。2010年5月,华为以200万美元收购美国旧金山湾区技术开发商3Leaf Systems的资产,包括购买伺服器、专利以及聘请员工等。3Leaf Systems从事的工作是将不同服务器整合在一起,组成一台更强大的机器。然而,2010年11月,美国国防部要求华为补交资料以供审查。

  随后,美国几名国会议员致信财政部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和商务部长骆家辉(Gary Locke),称华为给国家安全带来了风险,这家电信设备生产商收购美国技术的尝试应当接受严密审查。近日,CFIUS做出决定,认为华为应当剥除它在去年5月份收购的3Leaf公司。美国财政部和商务部是CFIUS的重要成员。

  华为曾反复表示它随时愿意开放其设备接受检查,以打消安全顾虑。并且,2月15日,华为曾明确拒绝接受CFIUS的要求,希望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最终决定。如果华为拒绝接受这一要求,根据CFIUS的流程,下一步就需要美国总统在15天内作出最终的裁决。

  然而,2月19日,华为宣布撤回收购申请。“我们的本意是希望通过走完全部的流程,以有机会还原关于华为的真相。”在华为给本报的声明中,透露此次撤回申请并非华为情愿——华为无法等到还原真相的时刻。

  屡次受阻

  华为称坚守美国市场

  事实上,这不是华为第一次因所谓“安全因素”折戟美国市场,也并非中国电信设备厂商海外收购的个案。2008年,CFIUS阻挠了华为和贝恩资本对电子器件生产商3Com的联合收购,当时的理由也是出于美国“国家安全考虑”。与此同时,中兴通讯等通信厂商的海外并购也多次遭受印度、欧盟的刁难,台面原因或多或少与“安全因素”有关。

  业内人士分析,华为再三澄清,愿意随时开放设备接受检查,美国方面依然如此作为,“国家安全”因素是面子,其实是变相贸易保护。近年随着以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等为代表的中国通信厂商崛起,给欧美同行造成强大的竞争压力,一些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企业,从而屡次在并购审查上找借口。为掩人耳目,“国家安全”是最合适的理由。据悉,成立于1988年的CFIUS是美国管理外国投资的专管部门,初衷即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与该委员会配套的,则是特别设立的外国投资审批制度。

  尽管此次又被“审批制度”卡住,但华为表示,“华为将坚守我们对美国市场长期投资的承诺”。目前,在北美以外的市场,华为发展良好。

  专家建议:

  政府部门出面诉诸WTO

  有业内人士表示,华为、中兴等在海外的商业行为屡被阻挡,而外企却在国内市场大肆并购,所谓自由竞争被赋予了双重标准。另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邢厚媛表示,对于中方的交涉美国政府曾经承诺要给予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方面公平的对待,但是华为的事情表明了美国政府不守承诺,而中方在战略经济对话当中所承诺的事情都已经履约。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遵循了自由竞争的理念,而且这个理念也是美国倡导的,所以这个时候对中国的投资进行限制毫无疑问违背了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的理念。为此,她建议,鉴于美方做法已经违背了世贸组织所倡导的自由竞争这样一种理念,所以我认为商务部应该把这件事情诉诸WTO,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来反映我们的观点。

  就此,华为表示“(此事)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不是我们所希望的”。至于华为下一步如何应对,是否会诉诸WTO,华为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没有更详细的回应。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原创  

统帅彩电刘耀平:再造开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沈阳老板电器:努力,让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