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电中国![登录]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电信联通增量不增收 中移动笑纳8成收入

发表时间:2010-12-22      点击量:583      来源:

  增量不增收。今年一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高举高打,花了大力气争抢移动市场份额,但遗憾的是,两家与中国移动的收入差距仍在持续拉大。

  今年1~9月,中国移动用户市场占有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收入占比却持续上升———今年9月,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收入占比已经提高到79.99%,比今年1月时的77.84%增长了两个百分点;而中国联通占比由13.32%下降到了12.49%;收入占比下跌最严重的是中国电信,占比下降了1.33%至7.52%。

  电信用户ARPU值过低

  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移动用户数达到了8.33亿,其中,中国移动用户占比从1月份的71.68%下降到9月份的70 .15%;中国联通则从19.73%到19.45%,基本持平。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则有明显增长,从1月的8.59%到9月份的10.41%。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用户市场占有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收入占比却持续上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数明显增长,但移动收入市场份额却在下降。

  2010年1月,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收入市场占比为77.84%、中国联通为13.32%、中国电信为8.85%。经过8个月的发展,到今年9月,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收入占比已经提高到79 .99%;反之,中国联通占比由13.32%下降到了12.49%;收入占比下跌最严重的是中国电信,占比下降了1.33%至7.52%。

  “这个结果可能和大家预期的不太一样,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宣传力度很大,市场看上去很火爆,中国移动则比较低调。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的收入差距仍然在持续加大。”中国电信客户服务部总经理张明天称。

  张明天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在于A R PU值(每月每用户收入)。从三大运营商全网移动电话A R PU值来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A R PU值都在增加,而中国电信的A R P U值在减少:今年1月,联通的A R PU值在58元左右,而到9月已提升至71元;电信A RPU值则在43元低位徘徊。

  从话音战到流量战

  “联通2G用户的A R PU值大约只有40元左右,但3G启动后大幅提升了A RPU值,其中iPhone用户A R PU值更在200元以上。”有运营商高管表示,中国电信新入网用户更多是中低端用户,那些对话音资费极为敏感、而很少使用数据业务的人群。

  当然,电信也在寻求改变: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日前明确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将重点关注流量经营,“我们将进一步突出互联网手机的概念,聚焦流量经营,开放智能管道与平台”。中国电信推出包含一定数据流量的资费套餐,并希望通过明星机战略促进流量的增长———其日前推出的摩托罗拉X T 806和三星I909等A ndroid手机,已然成为今年第四季度抢占高端用户的主打产品。

  中国移动则在加速TD -LTE的商用步伐:毕竟,现有2G网络无论怎样扩容,都无法满足移动5.8亿用户庞大的数据业务需求。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透露,由于智能手机的大量使用,中国移动各省公司数据流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有的省份同比增长150%,有的省同比增长200%,有的增长300%甚至更多。

  “从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经营情况看,运营商数据营收比重在不断增加,中国移动数据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重约为30%。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增加,国外有些运营商数据收入在整体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这些都为运营商带来巨大机会。”王建宙说。

  存量用户拉拢战

  尽管中国移动霸主地位看起来不可动摇,但在移动内部,焦虑感已经自上而下蔓延开来:未来如何能保持如此明显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被分配了一副很不好的3G牌的当下。

  在王建宙提出的挑战和困难中,第一点便是,在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60%情况下,对新用户和存量用户的争夺愈演愈烈,“同行业者对存量市场的中高端客户挖抢的力度很大”。

  王建宙同时指出,“目前的行业监管政策不允许中国移动从事固网业务,正在天津、海南试验的携号转网,可能会进一步推广,从而对公司的存量客户市场份额产生影响。”

  据透露,中国移动的应对策略可概括为“设置门槛”和“绑定用户”。比如在天津和海南公布的实施细则中,用户有六种情况不能携号转网,包括非实名制移动用户、用户与携出方有欠费或账务不清等话费纠纷、用户与携出方签订过在网协议且时间未满、申请号码已停机、SIM卡丢失、携出方有网络故障,这便属于“设置门槛”。

  在“绑定用户”方面,罗兰贝格给中移动的咨询报告,建议中国移动推出不同长短的套餐来锁定用户,强化网龄营销,并根据在网时间给予优惠。同时,建议推出家人和朋友圈的捆绑优惠,使得用户一旦转网就增加其他人的成本。

  显而易见,我国电信业已经进入存量用户竞争时代———在初期的垄断阶段,用户自然增长,服务处于被动响应,此阶段以成本为导向;之后将进入价格竞争阶段,以销售为导向,竞争压力驱动主动服务。在后一阶段,移动还能一骑绝尘吗?

  采写:南都记者 汪小星

  实习生 张亚楠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原创  

志高集团董事长李兴浩:

 见到李兴浩的第一印象,就是他身上毫不掩饰的霸气,张扬的黄色...

统帅彩电刘耀平:再造开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