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银联等机构为手机支付的主导权、技术标准等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人们渐渐发现,核心问题或许不是谁占主导,而是如何找到潜在市场需求。
11月17日,在上海举行的一场移动金融论坛上,因为只有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参加,而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银联和监管层缺席,多少显得有些尴尬。不过机构在探讨,因为有淘宝网的电子商务需求,而成就了1年交易额可达到4000亿的支付宝。当前,手机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类“支付宝”的支付形式,属于它的“淘宝”在哪里?”
消费类电子产业链专家李易认为,国内手机支付领域目前最大的困惑是市场需求仍不成熟,而运营商和银行在初期培育市场上的成本投入和利润分成模式也不清晰,导致行业仍未发展到引爆期。
多方位出击
或许正是找不到最有竞争力的市场需求,运营商、银行等各方的手机支付业务都是多方位出击,重点模糊。
网上手机购物提供商上海艾摩技术公司的总裁成维忠认为,运营商有很多优势,但是策略比较混乱。
“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的业务有三大类,一块是进场支付的NFC,第二是手机远程支付,跟快钱、支付宝类似,还有一块做小额支付的手机钱包业务,当时想超日本,但是在过去的五年时间失败了。这就导致中国移动内部对于如何发展手机支付这一块分歧也很多,大方向大家都认同,但是到底如何做没有一致意见。”他认为。
此前,市场对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混乱的印象还来自其在NFC领域的技术标准争议。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射频支付模式目前在国内有多种技术标准,分别有移动的2.4G标准以及银联与联通电信等的13.56MHZ标准,2.4G标准穿透力最强,但需要完全更新国内现有的POS受理装置,而银联标准则只需要升级改造现有装置。
今年5月银联和联通、电信等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一个月后,移动也加入了该联盟,被看做其向13.56MHZ标准的妥协。但近期,面对妥协的声音,移动的多个高管在不同场合仍然明确表示,移动不会完全放弃2.4G标准,让市场更加生疑。
与移动类似,目前银行业的手机支付业务也类型众多,重点不突出。
交通银行电子银行高级经理王兵表示,交行的手机银行业务不仅是移动支付,而是做的移动金融,移动支付是移动金融的一部分。
和运营商类似,目前银行的手机业务也有多个层次。除了NFC和远程手机银行外,交行还利用手机开发了理财、手机购物等多个应用。
利润分成是关键
李易认为,无论运营商还是银行,三个层次的手机支付业务并存或许并不矛盾。NFC比较适合小额支付,而远程支付比较适合大额,手机钱包、手机理财等独立性比较强,不需要过多依附其他机构。
“银行这样做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市场还未完全成熟,但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比较激烈,银行需要不断创新各种业务出击,要不然就会有被淘汰的压力。”他认为。
受访银行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在做手机支付业务时,除为了抢占一种新型的支付模式外,还有降低网点成本,改变经营模式的考虑,这也决定了银行不可能仅局限于做狭义的手机支付,而会延伸到理财等手机金融业务。
不过李易认为,最关键的是运营商、银行在多业务并行的时候处理好合作模式,“手机支付行业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不是任何一个机构可以独立完成的”。
交通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李庆认为,运营商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是竞争还是合作,存在着手机刷的到底是银行卡还是电信卡的问题。
她认为,障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受理环境,当前POS都是由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今后移动支付上面临的受理环境是移动单方做,跟银行共同在做,还是第三方做,没有统一。另外一个是手机的配置标准需要统一。
“如果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机构的分成能够谈好,以后发展就会更好一点,这需要工信部、人民银行的协商规范以及推动。”她说。
据了解,在手机支付应用比较成功的韩国,信用卡公司在传统支付领域享有2.4%左右的手续费,应用到手机支付领域时,分出了1个点给手机制造商、0.3个点给运营商,自身留下了1.1个点。虽然比例下降,但是成功地把手机支付市场蛋糕做大,取得了不错的效益。目前国内在手机支付领域,也在探讨类似的能在运营商、银联、银行之间达成一致的利润分成模式。
有观点认为,如果机构之间利润分成达成一致,再经过一段时间培养手机支付用户,3-5年来将会迎来大发展。
见到李兴浩的第一印象,就是他身上毫不掩饰的霸气,张扬的黄色...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