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申花集团前身是上海三灵电器总厂,成立于1984年。1993年,组建上海申花(集团)公司。同年,旗下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成立。申花(集团)公司的主导产品包括:热水器、冰箱、洗衣机、小家电等等。
最近有媒体报道,扎根于三四级市场的上海申花电器在安徽滁州的生产基地将有三条生产线上马家用空调,其中一条生产线目前已投产,年产能50万套空调,产品定位于三四级市场中高端需求,并将向市场推出变频空调。
同今年新涌入空调市场的其它企业一样,申花集团也是看中了家电行业这最后一块“蛋糕”。申花电器销售总经理张辉表示,未来几年家电行业最后一块“蛋糕”就会在空调上面。而申花集团上马空调项目,可以拓展产品结构,给现有冰箱、洗衣机客户以经营的信心。
据了解,申花电器主业以冰箱、洗衣机为主,空调领域是首次涉足,申花是通过与日本坂田公司合资成立安徽坂田电气有限公司,借助坂田的变频技术从而解决空调技术难题。
那么申花涉足空调市场的竞争优势又在哪?当前所有空调企业都瞄准农村市场,美的、海尔这些龙头在农村市场广泛渠道撒网,申花如何面对这些巨头的竞争?
申花电器销售总经理张辉表示,本身二三线品牌就是处在夹缝中生存,在营销策略上申花会和一线品牌有所不同,在价格空间方面、市场保护和操作压力上,乡镇经销商可能会更愿意选择申花。
申花采取的是“先占后稳”的策略,短期内不可能有多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他们认为这种定位一定有生存空间,存在就是有道理的。
刘步尘:瞄准三四级市场从战略的选择上来说是正确的
对于申花此番勇闯空调市场的做法和充满信心的言论,业界的声音并不认同。
主持人:申花空调产品自己说定位于三四级市场的中高端需求,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定位?
刘步尘:挺有意思的,因为定位于三四级市场本身就是低端品牌的另外一个代名词,在所有的高端品牌我觉得似乎是一个矛盾的选择,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以申花目前的状况定位于三四级市场是合理的。
主持人:那申花本身也认为空调产业将是家电行业的最后一块蛋糕,您对于这种观念您怎么看?
刘步尘:确实如此,家电进入中国消费者家庭的顺序是这样的,最早进入的一般都是彩电,彩电之后是洗衣机,洗衣机之后是冰箱,过去空调被认为是奢侈品,因为在买的时候价格比较高,使用的时候成本也比较高,所以他是最晚进入消费者家庭的产品.尤其是这几年中国的三四级市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比较快,农村的消费者购买力和生活水平都在提高,所以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村的消费者购买空调,所以像申花这样的企业瞄准三四级市场进入空调领域,我认为从战略的选择上来说是正确的。[NextPage] 主持人:他本身确实在技术方面有缺陷,所以他就选择了与日本公司合作利用其技术生产空调,那么这张合作生产技术牌现在目前在市场上还有优势吗?
刘步尘:实际上目前中国的企业生产空调的能力非常强,像格力一样给日本的企业生产空调了,我认为对于申花来说如果想进入空调领域不一定自己生产,那么可以找中国的同行进行代工,因为代工的成本本身也不高、技术也比较成熟。另外一个申花宣传和日本的某企业合作我倒不认为这是一个优势,因为从全球来看现在中国的空调的制造技术要高于日本,所以把日本的企业拿来做宣传这未必是一个优势。
李光昱:从消费者的角度以消费导向重新设计产品才有出路
主持人:目前舆论上看好像对申花上马空调产品似乎有不少的看法,您怎么看真的是一无是处吗?目前空调市场上它生存的空间有多大?前两天我们节目当中也讨论过像格力、美的这种空调企业的巨头占领市场的份额确实比较大,那申花进入之后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李光昱:中国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叫做有同行无同利,就是做同样的生意有的企业赚钱,有的企业不赚钱,刚才从战略层面来说未来空调领域确实是一个大的蛋糕,这个蛋糕会谁吃到不一定,一般认为在这个行业的优势地位比较明显的那些强势企业机会更多,像申花这样的企业其实机会未必很多。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方面申花本身在空调领域没有任何积累的,所以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自己的品牌形象都有困难的。另外申花过去做电器品牌的影响力不强,市场基础并不好,实际上我们看到申花要进入空调让我们想到春兰,十年前春兰曾经是中国空调的第一品牌,但是因为他的多元化战略发生了错误导致他在中国空调领域的强势地位是一落千丈,目前春兰在中国空调领域的市场地位应该排到了前十名之外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既往的像春兰这样的强势的品牌在中国空调市场都不能够有所作为,申花又有多少呢?
主持人:我还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不太看好申花来进入空调的行业当中来,那么他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呢?如果这次不成功的话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刘步尘: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们前面已经谈过了,对于申花来说他如果目前按自己发展战略去做的话,他未来的空间并不是很大,因为他做小家电、做冰箱、做洗衣机其实做的并不是很好,这些产品没有一个能够进入到前五名的,甚至前十名都会难,对于他来说将来能不能通过空调领域的发展能够强化企业的优势地位这是他思考的问题,所以他正是看到了空调未来几年发展机会会比较多,所以他才介入,但是行业环境比较好并不意味着你这个企业的优势资本就很多,实际上这个关键在于这个行业虽然很好但是就怕申花本身的优势不行这才是巨大的问题。
主持人:如果这场战打不好的话极有可能面临的困境会更多。
刘步尘:这就是我刚才提的建议,对于申花来说不要自己建工厂,因为你建了工厂之后自己生产,如果你这个产品卖不好很有可能造成了什么问题呢?就是你的生产线会闲置下来,如果你将来退出空调领域的话,工人还要解散,善后的事情非常多,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让别人给你代工呢?让别人给你代工品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就可以了,而且代工企业给你代工产品也不错,如果做不好就不做了,善后工作是很容易做的。我的建议是申花想做空调可以,尝试一下是可以的,但是一定不要自己建厂。[NextPage]目前,新涌入空调领域的企业不只申花一家,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的市场目的就是分蛋糕。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家电行业整体销售额为714亿元,从产品来看,冰箱增长18.34%,洗衣机增长18.23%,但空调却有40%的增长,在三四级市场,到2010年底,空调每百户拥有量仅有16%,这意味着未来3-5年,空调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让这些中小品牌看到了生存空间。
主持人:您怎么看申花勇闯空调市场的行动?
李光昱:我还不是很赞同他的观点,因为相对来讲空调这个行业还是有一定技术壁垒的行业,假设说我们说今天的申花是另外一个非常大的国际品牌,或者他本身在国内的家电企业有非常强的号召力的话,他完全可以找别的企业代工,但是你现在看申花从刚开始80年代初期的时候其实就在给空调生产风扇,现在也生产在取暖期等等这种小家电,换句话说他自己的技术相对来讲比较落后,而他品牌的影响力从2000年当时申花郁知非从申花俱乐部退出2000年的时候当时申花就从上海申花俱乐部里面退股了,后来到2007年的时候当时的郁知非也是被因为侵占公司财务罪被抓起来,所以我们不能说申花在国内是非常知名的家电品牌,所以这个时候他想完全通过品牌来运作空调这个东西真的不是很现实,我个人倒是觉得如果申花是想发展的话,那么作为他这样一个企业既没有很强的资金优势也没有很强的品牌优势和政府背景,还是要从消费者的角度以消费导向重新设计产品,换句话说填补一些大企业所没有做的空白才更有出路。
主持人:但是他现在在自建生产线和宣传代工厂之间来做空调已经作出自己的选择,就是自建生产线。刚才专家刘步尘也谈了他的看法并不是很看好自建生产线您怎么看?
李光昱:我觉得这取决于融资的成本,如果政府自己自建生产线就很低息的贷一大笔钱去做这件事的话自建完了再帮别人代工,我的想法跟他的观点是反的,申花本身品牌不强势,真的有很强的管理经验或者从其他的地方聘来更好的管理人员的话又能很低成本的拿到资金的话,那么他自建生产线替别人做代工是行的,反之的话我觉得反而是不好。
主持人:但是哪有那么便宜的实行呢?假设了很多拿了很多的钱,又以很低的成本去拿到这个。
李光昱:因为我们不知道申花到底为什么会突然这样,因为建空调生产线也是非常花钱的一件事,特别是企业大的生产线,所以作为申花这么一个小家电企业哪来的这笔钱,现在我们不知道或者是他拿到钱上海市政府给他优惠政策,或者是不是建生产线这个地方批了地,或者是给他什么其他的优惠政策,假设说这些政策在手里的话不用白不用。
主持人:申花这个企业在你的眼中你觉得如果涉足空调行业当中的话,他的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有什么优势啊?刚才说了一堆的都是劣势;
李光昱:我确实没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其实不光是在中国,在国外家电市场也是被巨头所垄断的,基本上若干巨头占有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小的企业如果没有特别的技术、特别的服务或者是特别的东西的话很难去生存下去。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