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场价格战只要有一个人挑头,其他电商就没有退缩的可能,因为退缩就意味着直接将市场拱手相让。即使苏宁、国美不想打价格战,也要硬着头皮上。在电子商务时代,尤其是微博时代,舆论被动就意味着市场竞争的被动。不参加,就一定被动;参加了,说不定战局会对自己有利。所以,整个电商行业都被绑架进来。那么,这场价格战,各大电商巨头说得那么动听,是否就意味着促进电商业的发展,同时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了呢?并非如此。
从行业进步来说,竞争当然是好事,但企业间的竞争更应当是核心技术、服务水平、盈利模式的竞争。苹果、三星正在进行的激烈的专利竞争就是范例,这种竞争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好事情。但电商的价格战却不是良性竞争,玩的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游戏。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家电业就进行过惨烈的价格战,那次价格战带来的是整个家电行业的大萧条。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价格战不是制造商之间的竞争,纯粹是流通商之间的对掐。制造商打价格战至少对技术进步还有一点作用,流通商的价格战则对电商业的服务水平和营销模式发展不能带来任何进步。
有人认为,这场价格战可能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增强社会对电子商务这种消费模式的认可度,让消费者习惯真正从线下转到线上。所以很多人觉得这次价格战可能是几家电商联手制造的噱头。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更反映了电商的集体短视。根本上说,电商的发展和任何行业都没有区别,那就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这是任何企业发展的根本良方。相反,企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无聊透顶的价格战,只会让企业更加浮躁。从炒作效果来说,相比于电商获得的一点眼球,我倒觉得,坏处恐怕更大。因为,这样的炒作透支了整个电商行业的诚信。无论是刘强东的承诺,还是苏宁的保证,都充斥着“保证零毛利”、“绝对比国美低10%”这样的语言。事实上,电商绝不可能按照微博上说的百分之百做到。经过几天的价格战,消费者已经发现,电商们根本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有监测机构发现,不少电商的产品价格一天内调整六七次,很多产品的价格都难以调整到自己承诺的水平。从长远来说,炒作只会让市场对电商更加不信任。
有人说,管他们呢,只要我们消费者得实惠就好了。实际上,对消费者也没什么好处。天上不会有白掉下来的馅饼。成本和行业利润摆在那里,现在降低的价格,总有一天会报复性涨回来。如果有企业在价格战中退出,那么剩下的胜利者会更加变本加厉提高价格,因为它的对手越少,它的垄断地位就会加强,它的定价能力就会越高。无论什么时候,企业要在竞争中胜出,产品、技术、服务才是王道,不要指望通过这种价格战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消费者也不要指望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在良性竞争中降低价格,消费者才能真正得到好处。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