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千亿美的”的扩张,市场上除了“狼性”的评价,还有以下种种:千亿只能算大,不能算强;跑得太快会翻车,应该缓缓了;虽然在中国很大了,但和“跨国巨头”相比,差距还很大……对于这些评价,以及美的下一步如何发展?美的集团副总裁黄晓明接受本报采访做出回应。
市场好时先追求规模
新京报:现在企业都在说一个词,叫做“做大做强”,但什么是大企业,是利润率还是规模,这个概念你怎么看?美的算不算大企业。什么样的企业算是强?
黄晓明:企业做“大”,主要指的是企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强”则指企业在技术、品牌、创新等方面的竞争能力。从百年的长度来看,“做大做强”的关键还要看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
美的新的5年计划有个经营方针,叫做“上规模、保盈利、调结构”。这三点位置不能换,但又缺一不可。我们要优先发展规模,然后考虑盈利,同时提高高端产品的产业比例,三者相辅相成,才能有效确保美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实力。
新京报:去年美的营收突破千亿,提出“5年再造一个美的”目标后,业内有人质疑,美的会不会走的太快,要不要歇一歇?
黄晓明:美的要实现2000亿的目标,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只要达到13%就可以了。而整个家电行业的增速在20%-30%。美的的这个发展目标还是非常稳健的。
从营销的角度讲,国内现在的市场环境这么好,中国GDP增长每年保持这么高,美的必须抓紧时间、抓住机遇快点发展、快点跑。但等到环境不好跑的时候,美的就可以慢一点走。
不可否认,美的在快跑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慢慢解决。做企业,有的追求的是盈利,有的追求的先是市场规模,然后盈利,追求不一样。美的现在的判断是,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优先选择追求规模的快速增长。
目前在欧美以贴牌为主
新京报:每个企业发展都会不断面临挑战,你认为美的现在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黄晓明:一要稳健发展。在国内市场,美的不能犯错。何老板(何享健)一直说,方向不要走错,宁可走慢一步,不可走错半步。方向对了,就能控制风险,就不怕跌倒。
二是国际化,现在国内企业在国际化方面,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以小吃大,一种是高举高打。美的要走自己的方式,更稳健的方式。目前美的在欧美市场仍以贴牌为主,但在发展中国家,则以自主品牌推广为主,同时积累经验。
同那些跨国家电企业相比,美的确实还存在差距,尤其在国际市场运营能力、国际化人才、对本土市场的了解和决策能力,以及产品和品牌价值等方面都有差距。
新京报:美的距离成为“跨国巨头”还有多远?
黄晓明:美的的国际化步伐是市场先行,把产品卖到国际市场,然后展开生产基地方面的布局,最后是品牌提升及全球化运营管理。2010年,美的海外业务收入已超过50亿美元,并在越南、埃及、白俄罗斯等地均设有生产基地,下一步还将在印度、巴西等地进一步完善海外制造布局。
核心技术要“站巨人肩头”
新京报:在产品核心技术方面,和外资企业的差距大吗?
黄晓明:白电核心技术方面,国内外企业的差距并不大,差距主要在工业设计上。比如新材料的应用、制造的细微工艺等,三星、LG等这些韩国企业在这方面很大胆,而中国企业则中规中矩。这也是这几年海尔、美的都推出高端品牌,请国外设计师做工艺设计的原因。但坦白讲,这方面中国企业还很难赶超,主要是像韩国企业的大面板印花,这点中国企业还做不到。
新京报:但美的现有的技术,多是跟外资企业合作开发的,并没有自主研发。
黄晓明:中国企业要完全自主研发很难,因为落后的太多了,要花费非常多的代价。但现在既然有更便捷的途径,为什么不走呢,为什么不能站在巨人的肩头,实现双赢。对方优秀的技术,美的可以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技术。换个思维想,这些外资企业愿意跟美的合作,至少证明美的有资本和他们同台。
抢生意自然会树敌
新京报:美的未来在国内发展的空间大吗?
黄晓明:空间很大。去年国内家电销售规模在1万亿,有几百个家电品牌,这是不正常的。家电行业还要经过优胜劣汰的发展。另外,中国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城镇化进程仍在推进,这都是机遇。
新京报:现在很多人说美的有狼性,是“家电公敌”,看到哪个产业有钱赚,就做哪个产业。但美的一进去,就充满杀气,别人的日子就不好过。
黄晓明:除了早期的风扇外,其他行业美的都不是最先进入者。美的为什么进入,是因为有机会。如果竞争对手把一个行业市场做得差不多了,而且利润也不高了,美的就不可能进入。既然有市场空间,有利润空间,美的为什么不进入。由于美的现在规模这么大,实力摆在这儿,进入一个市场,自然很容易抢走一片生意。抢了人家生意,自然会树敌。产品线越广,树敌越多。人家说美的是“公敌”,也是正常的。
新京报:但从财报来看,美的规模上去了,但毛利比竞争对手低很多。
黄晓明:其实美的的净利润和销售收入增长相当。比如同样经营面馆,对手卖10元一碗,一天卖10碗,赚100元。美的卖8元一碗,一天卖15碗,毛利率是比人家低,但美的的总收入和净利润都比对方高。
本报记者 林其玲
■ 把脉
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
技术不够强,美的脚底有点软
低调的美的这几年开始变得冲动。以前那个低调踏实的美的,现在调子越来越高,而且脚底有点软了。
美的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有三点原因。
第一,美的是民营企业,而且产权关系更清晰。相对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的领导人做决策的时候更谨慎,不会像有国资背景的企业那样随意,轻易上马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也不会搞一些面子工程。美的几乎没有犯过大错。
第二,美的所处的行业是健康的,很少打价格战。尤其是相比黑电产业,白色家电和小家电行业盈利状况好,行业平均利润也在17%-20%之间。
第三,美的产品外观时尚漂亮,重视品牌宣传,广告投放力度大。
但美的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美的目前仍是营销主导型企业,依靠广告、公关等手段,拉动企业业绩增长。企业要保持高速发展,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第二,过去五六年内,美的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未来这个速度还能保持吗?目前我看不清楚,美的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三,美的这几年屡次在业内挑起价格战,去年把3000多元的滚筒洗衣机价格拉到1400多元,洗衣机不可能有超过50%的利润,所以美的是在赔本赚吆喝。这种发展思路是不健康的。
2005年三星CEO尹忠龙曾说过,“对于目前的三星来说,第一核心技术开发,第二、第三重要的事情还是技术开发。”我想把这句话也送给美的。
家电协会秘书长徐东生
海外才是未来主战场
去年美的集团1100亿元的营收,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不到30%。
跟跨国巨头相比,美的的差距非常大。美的去年规模突破1100亿元,在国内企业里已经是非常庞大的企业了,但换算成美元,不过是200亿美元而已。三星去年的营业额在9131亿元,毛利润合人民币约1022亿元。美的跟这些巨头还不在一个规模上。
去年美的集团1100亿元的营收,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不到30%。而三星、西门子这些企业的营收,70%以上来自海外,他们的本土营收对其总营收的贡献很小。美的要重视海外市场,那才是未来的主战场。
此外,美的这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在技术研发方面还要继续投入。美的产品种类多,产品之间还有些参差不齐。比如空调、微波炉、电饭煲是强项产品,而其他产品目前处在赶超阶段。这也是中国制造行业现状,产品的成本控制、交货及时性是领先的,但产品的工艺设计距离国际企业还有差距。
美的要走向世界,成为比肩国际巨头的企业,还需要对美的品牌继续培养积累。经过多年沉淀,美的才能立足国际市场。
家电行业观察家刘何清
扩张性发展是正确的
专业化已经不太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企业只有靠多元、综合集约化来找出路,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近两年有很多人给美的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狼性”、“家电公敌”,这些标签多来自竞争对手。我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不夸张地说,中国现在有成千家家电企业,做燃器具的就有几百个,电冰箱应该算竞争相对饱和的,也有上百个企业,小家电企业就更多了。因此整个中国家电行业还处在竞争的黑暗时期,非理性竞争、攻击性竞争和掠夺性竞争是常态。只要身处这个行业,就要遵从行业的竞争规则。
美的扩张性发展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中国家电格局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专业化已经不太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企业只有走多元、综合集约化来找出路,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目前从全球来看,家电巨头剩下不到十家。欧洲的西门子、伊莱克斯,日本的松下,美国的GE、惠而浦,韩国的三星、LG。中国家电企业现在还没法能跟这些跨国巨头相比。
美的是广东企业,不是国有大企业,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以使用,所以广东企业的通用思路是先走出去,再走上去。另外,何享健本人比较低调务实。美的的发展方式是由企业的基因决定的。
本报记者 林其玲
见到李兴浩的第一印象,就是他身上毫不掩饰的霸气,张扬的黄色...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