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电中国![登录]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销量不足50万台 “东芝”排名跌破前十强

发表时间:2011-07-22      点击量:743      来源:

昔日辉煌成“浮云” 东芝电视拿什么“东山再起”?
  因“竖线门”事件在中国电视市场表现欠佳的东芝终于回来了。7月15日,东芝数字产品总裁大角正明宣布,2011年,东芝电视在中国彩电市场将从销量不到50万台达到 200万台,引起业界和媒体一片哗然。难怪帕勒咨询公司董事罗清启这样定论:在中国市场,东芝彩电业或已经进入没落时代!现如今走在悬崖边的东芝电视在经过几年的“疗伤消肿”,是否能找回一点点昔日的“感觉”,还需拭目以待。

  年销量50万台 东芝难绝处逢生
  经过 “竖线门”事件和中国市场销量下滑的双重打击后,东芝终于卷土重来。

  7月15日,东芝数字产品总裁大角正明宣布东芝未来的发展规划,2011年中国市场欲实现200万台平板电视目标。

  大角正明表示,东芝与惠普、三星等竞争对手最大的差距其实并非欧美市场,而是来自于中国市场,唯一的差距是中国市场上销量不如它们。2010年东芝电视在国内彩电市场的销量却不到50万台。

  但记者在调查得知,按照东芝2011年在中国市场销售目标为200万台说法,将是2010年销量50万台的4倍。那么,现在东芝能否凭借自身优势在市场上“东山再起”呢?

  记者了解到,2010年是平板电视普及速度最快的一年,去年平板电视销量达到了3500万台,而东芝电视在国内彩电市场的销量却不到50万台,远远低于国内彩电巨头。

  2010年,创维国内市场的彩电销售额为550万台,海信电视销售570万台,2011年创维目标为700万台,海信目标为750万台,因此,东芝彩电回暖之路举步维艰。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东芝不仅面临来自国产品牌、日韩系品牌的多面夹击,能否突出重围大幅增加市场份额也是一个未知数;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能否在短期内转变对东芝彩电的消极态度也是一个未知数。

  现在看来,东芝要想将这些问号改为叹号,仅仅依靠200万台销售目标的的雄心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成功越位进入第一阵营,东芝仍需更多努力!

品牌萎缩   中国市场难成福地

  曾几何时,“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的广告红遍大江南北,东芝家电在国人眼里可谓是时尚、高科技的代名词,同时是高端品质的象征。

  然而,日前,中怡康首度披露“2004- 2011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概况”数据显示,最近八年,东芝家电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和品牌认知度让业界大跌眼镜。

  中怡康数据显示,外资彩电在中国市场份额整体下降,东芝、飞利浦、三洋等外资品牌辉煌不再。特别是彩电行业曾经显赫一时的东芝彩电,最近几年似乎“流年不利”,其彩电业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甚至跌出10名以外,最突出的一点。从2004年市场占有率的5 .30%,连续下跌,萎缩至如今的1.63%。

  尽管东芝数字产品总裁大角正明透露,在未来两年内大幅增加在华的专卖店数量,并与TCL集团成立 “东芝视频产品(中国)有限公司”后,东芝在大连的工厂产能已逐步转移至惠州,大连工厂则主要面向海外市场和高端产品。

  事实上,近两年东芝彩电品牌正面临市场挑战,不得不探索更多的可能重铸辉煌,但东芝缺乏与国内消费市场进行持续的互动,直接导致了其市场占有率的大幅下滑。

  中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吴咸建指出,东芝由于发展速度缓慢,经营管理结构散漫,跟不上国内彩电市场快速变化的节奏,这又导致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度降低,导致市场份额的减少,其间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

相关链接:

“竖线门”事件 2008年12月底,东芝平板电视46XF300C和46zf500c在观看时间超过700小时到1000小时之后出现竖线现象,引发黑屏和死机,消费者要求东芝召回有缺陷的液晶电视。但东芝官方以中国平板电视无召回法规而无意召回,遭到全国用户和媒体的声讨,给东芝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卷土重来 东芝胜算几何?
【新闻提示】7月15日,东芝宣布,2011年东芝电视在中国市场将从销量不到50万台提高到200万台,引发业界质疑。

主持人:朱江华
嘉宾:帕勒咨询资深公司首席董事 罗清启
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 洪仕斌
家电中国网主编 大海

  东芝“豪赌”   短期难奏效

  主持人:7月15日,东芝宣布,2011年,东芝电视在中国市场将从销量不到50万台提高到200万台,引发业界质疑。各位如何看待东芝在中国市场这场“豪赌”,胜算如何以及面临着什么样的变数?

  罗清启:这不是东芝的豪赌,而是日本整个彩电产业的豪赌。在海啸和地震之后,日本经济面临史无前例的压力,日本正在搜寻各种扩大经济发展的可能,并计划把这些诸多可能落实成真,而东芝彩电从50万到200万台的销售计划,其实就是在落实提高经济总量的可能。因此,200万台的销售计划对东芝来说是很困难的,因为市场不会对一个陌生的品牌突然之间热情高涨。

  洪仕斌:胜算的可能性很小,东芝要从50万台到200万台的几何式增长,其有两个不可能的因素,一是东芝品牌与价格定位,以及渠道优势,是在一、二线市场,这个市场就是抢蛋糕的竞争行为,所以竞争环境下的增长4倍是几乎不可能;其次,三、四线市场是电视的重要增长点,但东芝品牌的价格定位,以渠道建设都没有办法匹配,所以其增长4倍的着力点在哪里呢?

  大海:对目前东芝电视在中国市场要从年销售50万台提高到年销售200万台的高度持保守态度,现在国内电视市场份额之争已达白热化,一个远离了消费者视线的老品牌想要翻过身来,短期内不太可能。

品牌下滑   与市场特点相违背

  主持人:据奥维咨询研究调研报告显示,东芝电视在中国市场从原占有率8%变成现在1%份额,业界普遍人东芝在中国市场败走麦城的真正原因是 “牺牲市场也要保利润” 决策失误所致,各位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又是如何看待同是日系企业,东芝与索尼、松下在中国市场有着怎样的不同?

  罗清启:不要市场要利润或者是不要利润要市场都是一定时期内企业推动市场的战术手段,而不是东芝彩电在华衰退的主要原因。东芝与索尼、松下完全不同,彩电业务并不是东芝的主业,这是东芝的战略选择的表现,比如,在半导体产业内东芝的表现则好于彩电,而彩电则是索尼、松下的主导性产业之一。

  洪仕斌:东芝是典型的要利润不要市场的,但在中国这个特有市场,企业要扎根,要过一是品牌,二是规模,三才是利润三个槛。所以东芝要跨过规模求利润,就是与中国市场特点相违背,最终的结果就是市场与利润皆无。而东芝在中国市场上,与索尼、松下最大的区别,后两家企业已经在适应中国市场,而东芝还在门外徘徊。

  大海:主持人的说法比较客观反映东芝份额下滑的真正原因,市场占有率低于1%,是没有人关注度的品牌,品牌没有影响力,自然得不到消费者认可。因此东芝品牌疲软表明它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进一步加剧,但索尼、松下两家企业日子比东芝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进则退 未来存在变数

  主持人:2011年,对彩电业来说,可谓是血雨腥风的一年,中外彩电厂家更是一副“哀鸿遍野”的惨相,成本上升,利润下滑,各位预测一下,未来消费者能否转变对东芝电视的消极态度,假如不能,是否认为东芝电视退出中国市场一切皆有可能。

  罗清启:对企业来说制定发展计划不需要多长时间,而一个品牌的成长或者是培育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态度完全由企业的努力来决定,但任何品牌的回复都需要时间,相反东芝彩电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当液晶面板的产量规模上来之后日本会充分整合所有的日本彩电品牌去销售面板和整机,这是日本彩电产业的优势,因此,退出中国市场对日本整个彩电产业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洪仕斌:现今中国家电企业到了“不进则退”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所以东芝增长4倍的豪语,能否实现,这也决定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因为东芝在电视行业,再不前进,只有退出中国市场。

  大海:关键看东芝TV这一块的市场营销策略是否正确、有效。如果不能极有可能会更加的边缘化甚至无奈退出中国市场。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原创  

志高集团董事长李兴浩:

 见到李兴浩的第一印象,就是他身上毫不掩饰的霸气,张扬的黄色...

统帅彩电刘耀平:再造开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