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家电中国![登录]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谁的江湖?谁是盟主? 十年,看家电连锁巨头豪门恩怨

发表时间:2011-05-03      点击量:1322      来源: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生活!离开江湖正当时,后会有期!”这是 3月9日北京晚上,陈晓在辞去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即将踏上故里——上海时发给媒体感言,是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陈晓执掌国美电器的时代就此结束,至此,历时近8个月的陈晓与黄光裕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大戏终于落下帷幕。但这或许只是陈晓的另一幕大戏的开场。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翻开中国家电连锁发展变局中的几位家电业的“江湖大佬” 聚散命运,在这个时刻谈似乎也不难理解了。

河南家电协会  朱江华

大鱼吃小鱼 就是吃不下天下

    从2000年国美与苏宁电器开始踏上全国扩张之路到如今已经真正10年了,可以说,中国家电连锁十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并购“血泪史”。

    从20世纪末到2004年,中国家电连锁可谓是“军阀混战,诸侯割据”的局面。

    雄据北京——国美黄光裕与大中张大中;江南王——苏宁张近东与五星汪建国;东北虎——黑天鹅;占据山东的“济南王”——三联张继升;上海“东方明珠” ——永乐陈晓;中原侯——通利王驾宇;华南虎——东泽吴裕庆以及“长沙王”通程周兆达和“湖北王”中百汪爱群等等为了争夺地盘,扩大势力范围,或者为了保住地盘而征战不休。有的为了壮大势力而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进行了营销管理、扩充自身力量的活动。有的则巧取豪夺,用虚假价格套取利润。但是,就整体上而言,中国家电连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005年,风云突起、并购成风,竞争越发激烈。中国家电连锁业在几经腾挪之后,终于杀入了惊心动魄的战国时代——这是一场大鱼吃大鱼 就是吃不了天下的博弈。

    本文罗列了2005年发生在家电业的几起影响较大的连锁并购事件,以此窥见家电业强者愈强的发展态势。

1、4月,中国家电连锁排名第4位的江苏五星电器收购排名第13位的青岛雅泰电器有限公司,同时宣告中国首个家电连锁联盟“中永通泰”彻底破裂。

2、4月,国美电器收购了黑龙江家电销售行业龙头哈尔滨黑天鹅。

3、6月,国美持有爱多集团51%股份从而完成对爱多集团电子产业的控股收购工作。

4、7月,永乐收购家电连锁企业灿坤32家3C门店。

5、8月,国美收购易好家100%股权,代价是2000万元。

6、8月16日,上海永乐家电与厦门本土家电零售商思文电器宣布成立“厦门永乐思文家电有限公司”。

7、9月,永乐全资收购河南通利家电。

8、11月,国美以700万元的代价全资并购武汉中商的全部家电零售项目。

9、 12月,国美电器吞下了常州金太阳家电卖场。

    再加上2003年11月份永乐5000万收购东泽,至此,中国家电连锁企业完成从“春秋时代”,到“战国时代”的过渡。而以国美为主导的,国美、苏宁、永乐、五星四强鼎立的行业新格局最终形成。

    中国家电产业资深评论家罗清启指出,2005年是家电连锁零售业发展最迅猛的一年,但并购也暴露出一些行业整体问题,值得业界的探索和反思,如恶性扩张导致单店经营效益的下降等,为2006年的行业调整埋下伏笔。
[NextPage]错位式联姻:国美VS永乐大中

    其实,一系列的变局从2006年初“巨头”们的聚会就埋下了伏笔。分分合合之间,家电连锁业的未来既迷惘又清晰……

 在人们眼里,国美、苏宁、永乐、五星这四家国内家电连锁业大佬水火不相容。事实上,他们的竞争也确实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不仅价格战硝烟弥漫,就连各自相邻的门店员工也能大打出手。

    然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家电连锁业上演的离合恩怨无不以此为绳。

    2006年,4月2日,北京稻香·湖景酒店,由国美电器联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办,博鳌亚洲论坛协办的2006国美全球家电论坛在此举行。当国美电器总裁黄光裕、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永乐电器总裁陈晓和大中电器董事长张大中,这些把中国家电行业搅得天翻地覆的大玩家或“生死冤家”破天荒地手牵手出现在会场时,让在场100余家家电企业和媒体大感意外。

     但让在场家电企业和媒体大感疑惑的是,五星电器被排除在外。

    而在论坛上最惹眼的是,尽管中国四大家电连锁商的掌门人表示,没有必要坚持“门户之见”。

    尽管国美总裁黄光裕表示,虽然是竞争对手,但应该以大局为重,同行之间,应该由“过度竞争”驶入健康、稳舰可持续发展的竞争。

    但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并没有因为首次表现出了合作的“姿态”而欣慰。

    苏宁总裁孙为民还是明确表示了“双方是永远的天敌”,并倡议竞争中“只文斗不武斗”,伴随着口水仗不断升级升级的趋势。

    黄光裕反驳到,“同行间可能很难共生共存”。

    在此之前,有坊间传闻,2006年春节后,黄光裕、张近东、陈晓、张大中四家巨头接触,明确要在未来解决四家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惟一的选择是:合则强!而新的发展方向,就是四家公司实现通过区域、资金、股权置换等方式合并合作,重新提高效率。

    但具有戏剧性的一幕让业界惊讶,四家巨头想通过区域、资金、股权置换等方式合并合作美梦一夜间被永乐与大中合并打破,4月24日,中国永乐宣布,与北京大中电器签订战略合作及优先收购协议,永乐可向北京大中电器优先收购100%股权,与国美苏宁成三足鼎立之势。

    而五星电器在2006年5月“引狼入室”, 用其75%的股权出售给世界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百思买获得1.8亿美元,成为外商企业,引起业界一片哗然。

    这不仅让中国家电连锁业如何从竞争走向竞合?变得扑朔迷离。更使得中国家电连锁业的格局变得越来越微妙。

    一位业内人士如此形容:“乱云飞渡,难从容。”愉快的合作都一样,不幸的合作各有各的痛。
[NextPage]    正当永乐与大中合并成为国美心头大患之际,永乐正陷入与大摩等机构投资者签署的上市对赌协议中的威胁中,同时又陷入了全国性扩张导致利润下降的泥潭中。

    7月18日,国美向永乐提出收购建议。

    11月1日,国美电器宣布,以52.68亿港元的价格正式并购永乐。

    于是,陈晓独自一人北上,出任新国美集团的总裁。

    然而,国美跟永乐的合并把大中推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是张大中与陈晓的关系在紧张气氛中,因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冲突也终于浮出水面。

    因在之前的10月17日向上海永乐电器发送正式函件,书面通知对方依法解除双方于2006年4月19日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10月23日,大中电器宣布,已于10月18日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鉴于永乐的违约行为,要求永乐承担违约责任,没收此前永乐支付给大中的1.5亿元定金。并指陈晓屡变脸言而无信。

   有业内人士笑称,这就像新婚不到100天的新娘听到自己的丈夫忽然宣布要与他人举行婚礼,既有对丈夫花心的愤怒,又饱含不能守住丈夫而颜面大失的郁闷。

    无论业界如何解说国美、永乐、大中三者之间的婚姻如何如何,但黄光裕成功地把生米煮成了熟饭。

兵临城下   大中VS国美苏宁

“无论是黄光裕,还是陈晓,又抑或张大中,他的对手其实是苏宁。”证谋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冀书鹏表示。

 2002年4月16日,苏宁电器集团宣布正式挥戈北上。进军号称国美电器大本营的北京城,同时开出了一个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电器大卖场,本来井水不犯河水的国美苏宁两家从此开始较量起拳脚来了。

    暂且不论国美与苏宁在北京城如何进行价格厮守,得到实惠的总是咱老百姓!

    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时隔三年,2005年7月19日,国美正式宣布进军苏宁大本营——南京,国美总裁黄光裕亲自披挂上阵督战。而开业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国美南京总店离苏宁总店仅百米之遥,欲在客场与苏宁上演一场激情碰撞。

    实际上,随着国美南京开业,国美和苏宁的一场贴身肉搏开始上演,首先两巨头都以撤产品迫厂家不许进入对方卖场为竞争手段;其次两家越打价格战,咱老百姓越得实惠。

    事实上,国美与苏宁两大巨头无论是在北京对峙,还是南京的拉锯战,显然都是象征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更多的是一个形象工程。虽然对方的到来使得总部的压力骤增,但无疑是为对方随时了解对手动态和反应规律提供了一块绝好的试验田。
[NextPage]    转眼到了2007年,北京战场国美苏宁两强相争,进入最后的贴身肉搏战。此时的大中电器,无疑成为两强之争中的虎视眈眈的“肥肉”。

    众所周知,大中电器在北京家电市场占据50——60%市场份额,其掌门人张大中本想借与永乐合并,来遏制国美发展势头,却不想陈晓移情别恋,嫁入黄家,同时也埋下了张大中与陈晓之间“剑拔弩张”的伏笔。

    谁将成为大中电器的婆家,变得扑朔迷离,引发业界猜测不断!因此,此时的张大中在国美苏宁两强之争的眼中,变得“香喷喷”!

    坊间传闻,张大中接触已有一年光景,最终苏宁答应了张大中30亿元的报价。

    苏宁方面表示,已委托第三方对大中电器进行财务评估,并同投资者就收购大中进行了广泛沟通,对收购大中的价格范围有了大致认可。

   如果苏宁收购大中,其在北京的门面加上大中的门面,在规模和优势上超过国美,那么对家电业带来的震动不亚于百思买收购五星,也等于彻底在国美的大本营按上一颗定时炸弹,这让一向强势的黄光裕绝对不能容忍的,更促使国美加快收购大中的步伐。

    黄光裕的急进与霸气是业界有目共睹的,此时黄光裕发动突然袭击,以高出苏宁电器20%的价格利诱张大中,这远远超过了张近东30亿的心理底价。

    2007年12月16日,国美发公告称以36.5亿元现金收购大中电器。

    张大中也步陈晓的后尘,将大中电器嫁入黄家,但与陈晓不同的是,张大中手攥数十亿人民币欢度自己神仙般的余生去了。

    紧接着2008年3月4日,国美电器通过万盛源人力资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以19.9元/股曲线拿下三联商社2700股10.67%股权,成为三联商社的第一大股东。

[NextPage]汪建国拐点  连锁进入“三国”时代

    话说五星电器,2006年,百思买控股五星电器后,汪建国仍然留在五星电器任一把手,并兼任百思买亚太区高级副总裁。

    然而,正当国美与苏宁在全国各地战场上进行鏖战时刻,中国家电连锁老四五星电器在干什么?引起业界的不同的疑惑,一是百思买控股五星后,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买自从开出首家上海店后,20个月之后,第二家门店才开张。五星更是从之前的高速扩张急剧萎缩;二是百思买以“以客户为导向” 商业模式与五星“得资金者得店面,得店面者得天下”发展模式对撞,是否符合中国连锁的特色;三是百思买与五星毕竟无论在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还是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如何糅合这两个完全不同内涵的品牌文化更是一道难题。

    按照百思买中国副总裁、五星电器总裁说法王健,百思买整合五星电器经历了“剧痛”。“要想把一个原有的一个团队,一个企业的文化,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有这样的一个顺应世界五百强的要求,可以说这当中有很大的剧痛,也有很大的一些迷茫。

    2009年,美国最大的家电连锁商百思买宣布用1.85亿美元买下五星电器管理层手中剩下的25%的股权。全资收购完成后,百思买5家门店加上五星电器160多家门店,位居中国电器连锁的第三名。但从2006年百思买控股到2009年全资持有,五星电器的门店数增加了30多家。

本文列举2009年五星与国美开店对比表:

    2009年,国美计划开100家店关100家店,维持现在的门店第一——1300家规模。2009年苏宁将新开210家门店,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总店将达到1000家左右。 

    "这种不舍,很大程度是出于情感的角度,自已一手创建的企业,付出那么多心血,很难割舍。"五星电器原董事长、总裁汪建国在将其一手创立的五星电器最终以3.69亿美元的身价“卖”给百思买并退出百思买中国管理团队后的后的感叹!。 

    但汪建国并没有退隐江湖,而是创办了五星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后,其旗下除了直接投资的“孩子王”与“好享家”, “试水”婴童和中高端家居消费市场。也许这将是汪建国又一个重要的人生拐点。

黄光裕出事  苏宁趁虚而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单行。”2008年上半年,国美在全国的版图范围越做越大,在由“巨头向”迈入“寡头”时代的关键的时刻, 11月27日,由于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拘入狱,不能继续主持国美的日常工作,刚进入国美两年的陈晓紧急出任了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成为国美的第二任掌门人。

 然而仅时过一年多,陈晓与黄光裕就公开出现裂痕,陈晓对外宣称要致力于国美的“去黄(光裕)化”,而黄光裕则以大股东身份否决了陈晓引入外来资本进入国美的决议。随后黄陈二人矛盾日益尖锐彻底为敌。

 因此,这里记录了决定国美电器控制权归属的9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前夕原董事局主席陈晓的透过媒体报与黄光裕产生分歧的内幕一段访谈。

时间:2010年9月27日。

陈晓说:“假如他在这里,说实在话,我早就应该离开公司了。”

他透露,早在2008年黄光裕出事前,他就萌生了离开国美电器的打算。

  陈晓回忆说,2008年11月17日黄光裕被带走调查前曾与他见过一面,这也是他们最后的一次见面,其后他只能以文字跟身在狱中的黄光裕做简单交流。“我在2008年的时候就提出来要离开公司。因为我感觉我和他之间有共同点,但是也有一些相冲突的观点。”

 陈晓坦言,他与黄光裕的分歧在于公司规模与差异化竞争上谁更重,“我认为,公司要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是差异化的竞争,要有核心的竞争力。有了一个核心竞争力,企业永远会健康,而不是考究短期内规模有多大。规模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内涵的话,那还是有风险的。”

    2011年3月9日,陈晓以私人理由辞去国美董事局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张大中接任。至此,黄光裕、陈晓、张大中,国美、永乐和大中三家曾大打出手的家电业巨头的掌门人,终于有了一个共同点:都坐过国美的头把交椅。

    在国美相继爆出各种危机之时,竞争对手苏宁却在趁势扩张。2008年12月3日,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发布扩张计划:强调快速发展超越竞争对手,同时持续注重企业长期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将新开门店200家,总数超过1050家,冲刺1100家的扩张计划。

    尽管苏宁高管称扩张是预定计划,并非针对国美出事的“趁乱挖角”之举,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此举恰恰就是苏宁在国美出事之时“以实击虚”的扩张策略。

    请看黄光裕方面代言人国美与苏宁的业绩对比,就说明了一切:“原来苏宁的市场份额一直占国美的60%左右,现在却全面超越国美, 2008年上半年,竞争对手的销售收入为国美电器的70.09%;而2010年上半年,国美净利润是9.62亿元,还不到2008年的水平。而竞争对手2010年上半年上升至20亿元左右,比2008年几乎翻倍。”

 一盘没下完的棋  两张如何对垒?

    到此,曾经叱咤风云的国美黄光裕、永乐陈晓、五星汪建国以及百思买几大家电连锁巨头相继都有自己的归宿,但与他们不同的是,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巍然屹立在南京紫金山上,傲视群山小!而不惑之年的62岁大中创始人张大中不像业界传闻的那样,过着仙人的生活,如今不得不出山,成为国美的第三任董事会主席。

    国美与苏宁战争现在是否刚刚真正开始,未来三年,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与国美董事会主席张大中如何博弈,记者采访多名中国家电产业的专家,看一看他们的观点!一下是采访记录!

朱言辣语:陈晓辞职,张大中接任,国美结束内斗,你是否认为国美与苏宁真正的战争现在刚刚开始?

    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张大中接任,并不出现国美与苏宁又要发动新一轮战争,现在家电连锁面临是他们自身突破与革命的问题。

家电中国网主编大海:是,国美和苏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客座教授贾福春:由于国美3年的动荡,苏宁在实力上与国美拉开了差距,因此,国美和苏宁在2011年必将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家电网主编李韬:如果一个没有国美的赛场,苏宁的发展会变得更孤单,两强相争更能显示出丛林规则的生态环境。

腾讯家电网主编马伟强:国美和苏宁的战争还没有真正开始。从当前格局看,国美元气受损但并未大伤,高管团队稳定后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反攻。

中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吴咸建:国美与苏宁真正的战争刚刚开始,或者准确的说从第一个十年,以追逐门店数量竞赛为核心的对攻阶段,进入以提升门店质量竞赛的持久战阶段。

中国家电网新闻主编左延鹊:国美电器在经历了两年的动荡之势后,国美净利润和营业收入不如苏宁。特别是,昔日的老二已经远远超越老大。美苏之争短期以内仍以苏宁胜出决出胜负。

帕勒咨询执行董事罗清启:只要市场存在,在市场中的竞争主体的战争就无时无刻底存在,竞争不会因为任何一个竞争主体的内部事物而停下脚步。

 朱言辣语: 3月15日,苏宁电器发布了2010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苏宁实现营业总收入755.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82%,3月28日,国美年报显示,2010年,销售收入总计达人民币 509.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9.32%。归属于母公司拥有者的净利润19.62亿元,比09年同期增长39.25%。你如何看待未来两家的发展?

洪仕斌:建议张大中不要迫于苏宁业绩有压力,要有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思想,做好自己才是关键。

大海:执行黄光裕的扩张策略。

李韬:目前国美电器应从管理层的杯葛之中走出来,利用张大中的威望加强业务的发展。无论如何,苏宁电器上一年度的发展己经大大超越了处于动荡的国美电器。

马伟强:预计国美业绩还会继续稳步提升,但幅度是否能保持或者逐步提高还要看国美内乱能不能彻底解决。

吴咸建:国美2011年财报收入、营利指标成长率交出一份堪以媲美苏宁的答卷。但关键是张大中未来的战略是否起作用。

左延鹊:张大中不是陈晓,自然会听现在国美的幕后老板——杜鹃的指挥行事。至于张大中作为任何震惊朝野的战略发布,都是黄氏家族在背后做操盘手而已。

罗清启:不要只去观察一个人怎么影响一个企业,要观察的是一个市场结构怎么去影响一个公司的战略,然后是这个战略怎么去影响一个公司的领导。一个市场一直是一种矛盾的存在,这个矛盾就是一个对手在引导另一个对手对自己的竞争,张大中进入国美就进入了整个家电连锁市场竞争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了。

朱言辣语:未来三年,张近东与张大中的博弈,从个人实力,经营策略等来看,你给出一个看法?

洪仕斌:张近东与张大中俩人性格相似,都是儒商性质,所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其经营风格会有所相近,但国美与苏宁的短期竞争,可能还是规模原则。

大海:国美内乱时期的滞后被苏宁拉开了距离,国美在短期内难以超越苏宁。 

贾福春:张大中的战略不会离开店面扩张和单店效益提升,学习和追赶苏宁。

  李韬:这不是两个企业领导之间的博弈,而是面对经济环境的巨变如何认知与应变的竞速赛。

  吴咸建:两大巨头不仅走出个人决定企业成败的阶段,更是两大团队综合能力的较量,国美与苏宁之战不可能一如当年,两个人的战争。

左延鹊:张近东是老板,张大中是职业经理人。从经验上来讲,张大中和张近东能力差不多,但从当下美苏的管理角度来看,张大中因为不是决策者,自然难以真正管控好国美电器。

罗清启:竞争的企业不存在个人的博弈,存在的是组织的博弈,也就是说企业中的领导是把整个企业的资源作为筹码来出牌竞争的,现在的中国家电连锁业中已经没有发展战略或者是商业模式的秘密了,未来三年的竞争焦点是所有竞争环节的质量竞争,这是基础,另外,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看谁先有能力真正把产业链整合梳理起来。

朱言辣语:你认为张大中在国美是个过渡型的人物吗,假如是,你认为国美会是谁接他的班?不是,也给一个答案。

洪仕斌:我认张大中不会是过渡式人物,除非张大中自己要解甲归田。黄光裕的夫人杜鹃肯定不会从幕后走上台前,因为在台前与幕后,不影响她在国美的地位。

大海:不好说!

贾福春:以张大中62岁的高龄,应该是个过渡性的人物。

李韬: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张大中的角色仍无人可以取代,可谓黄家设置的一根定海神针式的标签人物。

马伟强:张大中是过渡人物。但接班人不会从现在的高管中提拔。

吴咸建:张大中在国美是个过渡型的人物或者影子掌门人的角色。

左延鹊:张大中是过渡性人物。是各方权力和利益的平衡。但国美未来真正的接班人应该是杜鹃。

罗清启:谁接班已经并不重要了,一个公司的成熟标志是组织战略成熟而不是那一位领导人的成熟,组织战略成熟可以赋予高层管理团队普遍的成熟,这样接班只是人的生理时间的承接而已,如果一味的依赖一位领导的个人能力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危险的,从现实的表现看国美已经进入了战略成熟期。

朱言辣语:目前,你认为张大中在与张近东竞争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洪仕斌:张大中面临的挑战,是现今苏宁已有赶超国美之势。面临的机遇,是现今中国家电连锁的重心是三、四线市场,而在这一市场,苏宁也没有成功布局,都在探索期,这对于国美下步发展是一个机会。

大海:从综合指标看两家的实力相差无几,苏宁一直比较稳健而国美却内耗不断,张大中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尽快捋顺管理层及安抚高管。高层稳定后才能有效的落实针对性的战略及战术。

贾福春:从目前的竞争形势判断,苏宁的整体战略是清晰连贯的。而国美将经历一段内部梳理、品牌塑造提升、网络开店、单店效益提升的过程。但苏宁和国美在整体竞争方面还存在很多变数和机会。

马伟强:张大中和张近东没竞争,因为张大中只是精神领袖。

吴咸建:张大中当务之急应该发扬老骥伏枥的精神,调动国美尤其是经营团队的激情,重塑团队的信心;至于张近东,则建议发扬其创建苏宁以及苏宁大发展时的魄力,果断放权,充分授权,给金明总裁为核心的第二代团队大展身手创造更为宽松,更为积极有效的条件。

左延鹊:无论国美和苏宁,大家都在坚持中国家电连锁特有的盈利法则,不断剥削到上游厂商来保持企业盈利,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最大的挑战是中国家电连锁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化。

罗清启:他们最大的挑战都是自己能否推动企业在所有竞争环节的精致化以及能否在供应链的整合方面领先对手,两个公司的战略成熟性决定了他们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错误,那么也就是比赛就集中在谁的领先性和精致性更强的层面上。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原创  

统帅彩电刘耀平:再造开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沈阳老板电器:努力,让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