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和360的竞争状态让笔者顿然感到是如此的熟悉,市场竞争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在国内市场。相比于直面终端的互联网竞争,家电产业的渠道竞争显得更为激烈。类似于QQ提供的二选一方案举不枚举,某个代理商代理了某品牌的产品,就不允许代理其他品牌的类似产品,而许多人则把这种结果视为是对品牌的忠诚度;某个卖场进入这款产品就不允许其他卖场进同款产品,而厂家往往乐意地将这种方式美化为产品区别策略。
如果用反驳QQ的霸道之举的观点来推及家电产业的渠道竞争也非常合乎逻辑,经销商选择品牌和产品是经销商自己的权利,工厂不应该以二选一的方式来剥夺经销商选择品牌的权利,而应该是以不断的技术升级、不断的服务升级、不断的价值创造来维系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来吸引更多的经销商。卖场对产品的选择也是如此,供应商对将产品进卖场,是对卖场零售价值的认可,卖场应该以更优质的服务、更强大的终端能力、更完善的物流系统等等来吸引供应商资源,供应商也应也更优质的产品来带动卖场终端力的提升。
相比于互联网的终端用户,我们家电产业的渠道商和厂家还算是比较和蔼可亲,但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我们的家电产业在本质上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特别是缺乏可持续的竞合发展体系,没有太多的选择以至于所有人都习惯了店大欺客和客大欺店的现象。由于都缺乏足够的底气,所以只能寻求自身利益的安全点,而不是合作关系利益上的均衡点。
随着我国家电产业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超级航母型的寡头企业已经孕育出诞生的条件,类似于腾讯这样在某个领域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在多个产业内都有存在。但是,正如QQ与360一样,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却更为血腥,暴力营销、激进的价格措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腾讯将产业主导者对其他竞争对手的进行了独断专横的倾轧,寡头独霸欲望和行为发挥到了极致,家电产业内的尽管还没有出现这种极端的例子,但是据笔者了解,多个主导品牌数年来在相互攻击和恶意诋毁上都有过诉诸法律的例子,而且不止一两次。前段时间还听说,某两个知名大品牌都聘用了公关公司相互诋毁对方。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家电产业的竞争随着航母型寡头企业的诞生,出现了竞争不福利的现象。按一般规律来讲,当少数企业对市场占据寡头垄断地位之后,对市场价格的控制能力就很强,企业和产业福利会最大化。然而中国的家电产业却不是如此。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竞合这个词是一个怪胎。现在家电产业的竞争原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这强化了企业作为一个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社会根本单元的一般意义,即经济意义,而忽略了企业的社会意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不是一个企业这么简单,而是一个社会型的组织,是一个却有着强大溢出效应的组织。
从企业向公司的进步,是从优秀向卓越的跨越,是从经济利益为起点向社会价值追求为核心的转变。企业的规模越大,社会对企业要求也就越高。腾讯是如此,家电产业内各个主导企业亦是如此。
4月14日,在青岛万达艾玛酒店,沉寂了一年时间的刘耀平重新回归...
家电中国网:老板电器作为中国厨电行业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5046929号 网站建设:易势科技
家电中国网 版权所有